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抗美援朝:中朝高層的矛盾、分歧及其解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26 10:07:34  


 
  對于中國方面的建議,甚至包括蘇聯軍事顧問的警告 ,朝鮮領導人置若罔聞。究其原因,第一,對戰局的估計過于樂觀。當9月4日柴成文直接向金日成提出戰爭正處于膠著狀態時,他很有信心地說,釜山戰役已經開始,當精幹的突擊部隊上去後,就會打破僵局;當問道美軍有無可能在後方登陸時,金日成肯定地回答:“我們估計美軍目前反攻尚不可能,他沒有較大兵力的增援,在我後方港口登陸是困難的。”第二,普遍存在著速勝論和冒險主義傾向。柴成文報告說,朝鮮領導人開始沒有考慮到美國出兵,預計一個月結束戰爭。及至美軍參戰後,又提出“八·一五前解決問題、8月要成爲勝利月”等口號。從動員大批技術工人和學生入伍,以及人力、財力嚴重浪費等情況可以看出,完全是孤注一擲的拼命打算。9月10日,柴成文回國匯報後再次返回平壤,幷按照周恩來的指示緊急向金日成報告,希望朝鮮軍隊考慮戰略退却的問題。金日成的回答是:“我從未考慮過後退。”

  在當時的種情況下,如果中國軍隊及時出動,無論是在後方防禦美軍登陸,還是在釜山前綫協助進攻,都會明顯地影響戰局發展。然而,由于中朝雙方對戰爭局勢的判斷和戰略安排存在重大分歧,即使沒有其他的原因(如金日成對中國出兵心存顧忌),朝鮮方面也不會考慮請中國出兵援助的問題。

  麥克阿瑟的仁川登陸成功以後,局勢立即發生了嚴重變化,中國領導人感到派兵赴朝參戰已經不可避免。 9月18日,周恩來會見了蘇聯大使和軍事顧問。周恩來首先詢問了朝鮮戰局的情況,幷抱怨說,中國領導人除了報紙上公布的材料和平壤電台的報道外,不掌握任何情況,甚至駐平壤的中國大使也收不到關于軍事形勢的作戰通報。周恩來還指出,在軍事問題上同北朝鮮領導人的接觸很少,中國方面根本不了解朝鮮人民軍的作戰計劃。中國曾試圖派一些高級軍事幹部去北朝鮮觀察戰場形勢,可是至今沒有收到平壤的任何答複。周恩來建議,如果人民軍沒有足够的預備隊,就應將主力北撤,幷建立突擊部隊以備萬一;應當利用西方對中國和蘇聯參戰的恐懼心理,“采取能證明我們意圖的步驟”。羅申答應立即報告莫斯科,還建議派一位負責幹部去朝鮮弄清情況,消除誤會。20日莫斯科答複,朝鮮方面沒有向北京提供軍事情報是“不正常的”,但原因是他們沒有經驗。至于目前的軍事部署,同意中國提出的朝鮮人民軍主力北撤的建議。

  9月21日劉少奇進一步向羅申表示,中國軍隊士氣高昂,如果需要,他們願意,也有信心打敗美軍。中國領導人認爲,如果美國威脅到北朝鮮的生存,中國必須幫助朝鮮同志。同日,周恩來告訴羅申,除了金日成表示“朝鮮人民准備長期作戰”的講話外,北京還沒有收到平壤的其他消息。 盡管斯大林派往朝鮮的私人代表扎哈羅夫大將也曾勸說金日成向中國求援,但朝鮮方面對此始終毫無反應。直到9月28日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召開緊急會議,才做出請求蘇聯和中國出兵的決定。經過激烈的爭論,政治局一致認爲,漢城陷落後已無法阻止聯合國部隊越過三八綫;如果他們越過三八綫,朝鮮人民軍殘餘部隊也無法進行有效的抵抗,戰爭將在很短時間內結束。北朝鮮領導人一致同意要求蘇聯和中國提供直接的軍事援助,幷通過了遞交斯大林和毛澤東的兩封正式信件。即使如此,朝鮮領導人也是先試探莫斯科的態度。第二天,金日成就如何向斯大林求救而征求蘇聯大使什特科夫的意見,在什特科夫對此采取回避態度後,感到“混亂、失落和絕望”的金日成和樸憲永不得不硬著頭皮給斯大林發出了信件。 10月1日斯大林回電表示,提供援助的最好形式是派遣志願軍,而且首先需要同中國商量。萬般無奈的金日成于當天深夜緊急召見中國大使,要求中國盡快派已集結在鴨綠江邊的第13兵團過江,支援朝鮮作戰。

  根據上述情況分析,朝鮮領導人從內心是拒絕中國直接提供軍事援助的,分析個中原因,大概有兩個方面,其一是金日成過于自信,對局勢的估計也過于樂觀;其二是中朝兩國歷史上存在的特殊關系使得朝鮮領導人對于中國出兵有某種擔心和憂慮,所以金日成寧可依賴蘇聯也不願中國插手朝鮮事務。這兩個問題在中國出兵朝鮮以後仍然困擾著中朝關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