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羅中立:對藝術,對理想,一如既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0 06:05:02  


羅中立
  中評社香港4月20日電/如果說有一幅畫曾經深深地感動、震撼了一個國家、一個時代,那麼羅中立的《父親》是當之無愧的。 1980年,在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當中,這幅高達兩米的普通農民的肖像,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高票當選了那屆畫展的金獎。30年過去了,當年大三的學生,已經成為了四川美術學院的院長,而他對大巴山人的那一份牽掛,那一份描繪卻從未停止。在今天的羅中立身上,我們依然能夠看到當年那位純粹而熱忱的文藝青年的影子,無論是對於藝術還是藝術教育,他都一如既往地堅持著。

  一個“人”的時代開始

  楊瀾:最近,大家又在中國美術館看到了您當年畫的,一整批對於大巴山人生活描述的作品,但發現唯獨缺少了《父親》這一幅,它在哪兒呢?

  羅中立:在中國美術館的藏品室裡。我最後一次看到它的時候,依然能想起很多學生時代的創作往事。

  楊瀾:黝黑的皮膚、深刻的皺紋、樹皮似的老手、被烈日焦灼的雙眼……這幅影響了一代中國人的油畫誕生於1980年,那時候,中國社會剛剛擺脫禁錮迎來改革開放,也是頭一次讓一個普通農民的形象占據了兩米高的畫布,呈現在公眾的面前。《父親》的出現,意味著一個“神”的時代的結束,普通人終於成為了時代的主角,這幅油畫因此成為新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我想知道,您在當時把一個普通農民的臉畫得這樣大,應該存在一定的爭議和風險吧?

  羅中立:我自認當時非常有勇氣,當然壓力也很大。其實我畫《父親》的一個動力,就是這個尺寸的大小,我將一個畫領袖的尺寸,轉換成一個畫普通農民的,它象徵著一個“神”的時代的結束,一個“人”的時代的開始,而這才是最重要的。三十年過去了,我們回頭審視中國的這樣一種人文關懷,重看這幅畫的時候,依然很感動。山裡面的這些人,讓我有了一個去了解他們,用作品呈現他們,並承載自身經歷的寶貴體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