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6年11月號,總第107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EPA與兩岸四地經濟發展

  因爲大陸在地區和全球經濟中的經貿樞紐作用越來越突出,因爲大陸的地理位置,在整個東亞,周邊的所有國家都試圖與中國大陸簽訂FTA,事實上,它已經成爲一個地區貿易樞紐了。所以在這個樞紐結構中,你不同中國大陸簽訂某種安排,你以後就被排斥在外了。而且很多雙邊的FTA,都是排他性的。

  因此我認爲,對港、澳的特區政府,對台灣來説,這是需要思考的一個大問題。

  CEPA的融合程度還不高
  大陸從中也有獲益的地方
  
  CEPA第四階段的協議,雖然對專業人士的認證等問題,做了一些新的補充規定,但是執行起來還是有很多問題的。不光是地方保護,最主要的是人的觀念,很多方面的差異使得港澳的服務業與内地很難真的一體化。
  
  這裡,雙方的磨合程度,受到了很多客觀因素的限制。大陸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你不能將之視爲單方面向港澳的優惠,是不對稱的開放 。這個觀點本身並不錯,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種開放也使大陸自己在進一步學習市場規則,也學習如何向世界市場開放、與世界市場接軌的時候,CEPA也促使大陸去按照WTO的規則,去切實執行一些市場開放的措施,知識產權保護的措施,等等。對大陸來説,這裡有很多東西要學。從這個角度來看,收穫也是雙方面的。

  CEPA的積極作用,是在社會與社會的交流的時候有了一個平台,以後推而廣之,以後在内地與港澳三個社會的交流交往過程中,使這三個社會能夠更加融合。

  魏向東:CEPA政治效應亦突出
      是非常有智慧的戰略決定


  CEPA效應暫不明顯
  未來可能還有潛在效應
  
  我雖然是做經濟的,但是對CEPA這個問題的經濟研究,說實在的,我所見到的真正對CEPA所進行的數量化的研究,是非常少的,而且也都不是很有基礎的東西。

  一是CEPA的歷史太短,第二是數據太少。而且即使從現在發出來的數據來看,看不到一個特別顯著的功效在裏面。從經濟角度來看,暫時可以這麽講,CEPA的功效或者暫時還沒有發揮出來。但是就未來看,CEPA不排除還有潛在的經濟效應沒有發揮出來。
  
  CEPA的政治效應突出
  是非常有智慧的戰略決定

  單單從簽訂CEPA這個經貿協定來看,表面上完全是大陸在給香港和澳門好處;因爲我們從協定上看,都是大陸在單方面地開放,香港沒有說給大陸甚麽,完全是大陸在給香港甚麽。但是長遠來看,這實際上是一個能夠讓兩方面都受惠的協定。而且我認爲,這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戰略決定。

  而且,CEPA簽訂的時間也非常重要,正好在香港最困難的時候,而且簽訂的形式又是大陸開放市場給香港。可以說,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從政治上來講,這一點非常關鍵,這也是為甚麼到目前為止有這麼多人講CEPA對香港非常好、非常有用的原因。CEPA可以說達到了它的政治目的。而從經濟上來講,是雙方都有好處。

  由於簽訂的時間正好是香港經濟最困難的時候,正是香港政府急於尋找出路的時候,需要中央支持的時候,因此簽訂以後,這個政治效應就特別的大,對民心的牽動也特別得大。

  就目前來講,我認爲主要是體現在這個方面。這個時間點很重要,當時的環境很重要,所以才能發揮這樣的一個政治效應。

  CEPA對香港所起到的效應,會不會對台灣方面起到同樣的效應?我認爲暫時是沒辦法起到的,因爲很難出現這麽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這麽一種十分有利的環境,來發揮CEPA的政治效應。
  
  可以進一步利用CEPA
  香港營造知識產權交易中心

  從經濟方面來看,短期之内沒有看到太大的效應,那麼是不是長期來説也不會有太大的效應呢?我覺得兩邊還是可以通過這個平台,來取得更大的效應。

  尤其是我覺得,香港方面還沒有充分地利用到CEPA的功能。我昨天在電台聽到香港的民建聯在於暨南大學商討港澳合作的問題,其中的一點我覺得非常有啟發意義--談到香港未來如何與珠三角這邊合作呢?就是?,在發展高知識產業方面,香港可以作為一個國際性的知識產權的交易中心,這個概念很有意思。

  但是,這不是一時一刻能夠實現得了的,是需要時間的,也需要政府在這個方面給以重視和扶持。

  另外,長遠來看對大陸的影響,這也是需要進一步去研究的。比如説大陸到真的全面開放服務業的時候,才能夠看到提前對香港開放,究竟使得大陸提前做好了多少準備,去應對一些比較困難的、複雜的情況。
  
  大陸可以更大度一些
  政治的好處長遠必將顯現
  
  對台灣而言,CEPA既可以是一張政治牌,也可以完全作為一張經濟牌。如果從經濟協定的角度來看,這完全是在談經濟合作、自由貿易,完全是可以純粹經濟的。

  如果大陸和台灣坐下來,純粹從經濟的角度去談CEPA 的好處,談大家相互達致甚麽樣的好處,比如雙方開放市場,我覺得難度可能就沒那麽大。但是唯一的難度,就是在目前的環境底下,大家還是會猜測背後的政治動機。就是説,兩岸往往很難純粹從經濟角度去看這個問題。

  我覺得,中國大陸的政府在談這個的時候,可以更放開一點,更主動一點。因爲這樣的經濟協作,從長遠來講,還是會導致政治的好處。就是説,畢竟進一步的開放、進一步的融合,就像香港和大陸一樣。這就是因爲長期的融合、經濟的交流,到了一定的時候,大家自然就會產生一定的親密感。因此,先要從經濟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去開放,那麽有可能從長遠來講達到一個政治效果。

  但是如果急功近利地從政治角度出發,去做這個事情的話,那是很難有希望做得成的。尤其是在台灣目前這種環境底下,不同政黨還可以用兩岸問題作為重要的牌來打的時候,這樣做肯定是不可能的。只有等到台灣選舉的時候,大家都在談台灣内部的經濟怎麼搞,而不是一上來就要擺明立場,包括對兩岸的看法;在這樣的情況底下,你才可能很順利地去簽訂類似CEPA這樣的東西,而不會受到政治的干擾。

  在類似CEPA的問題上目前兩岸可以做甚麼

  郭震遠:
  
  即使不叫CEPA,但是兩岸經貿聯係的進一步的發展,特別是在機制化方面,大家有甚麽想法、評論,很希望大家再發表一下看法,有一點說一點,有兩點說兩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