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6年11月號,總第107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EPA與兩岸四地經濟發展

  特別是從兩岸經貿發展的經驗與趨勢而言,我們可以看到,兩岸雖然對於所謂的“一個中國”的問題,沒有找到一個很明確的解決的方案。但是,兩岸從二零零三年開始實現單向的春節包機,到二零零五年開始實現雙向對飛不中停。到今年六月,即使是台灣在召開所謂的經續會的時候,在對於兩岸要不要直航有非常大的内部爭議的時候,兩岸還是同時宣佈進行所謂的四項專項包機。換言之,如果兩岸有政治意願的話,其實如何去處理“一中”的問題,並不是一個主要的障礙。

  所以,我比較不悲觀的是,兩岸已有這樣的實務上的經驗,其實那個門是在哪裏,就看你願不願意去敲它而已。
  
  台灣轉為雙向互動思維
  陸資入台可望順水推舟
  
  如果從台灣對大陸經貿政策的角度來看,雖然我們看到,台灣今天對大陸的產品和貿易有限制,但是這種限制逐漸在打開。

  各位如果留意的話,從二零零二年台灣加入WTO以來,台灣從大陸進口產品的成長速度,已經超過了台灣對大陸出口的成長速度。這意味著說,台灣持續地依循WTO的入會承諾,雖然目前台灣還沒有完全符合。

  但是長期而言,台灣所採取的這種漸進式開放策略,未來台灣對大陸資金到台灣投資還有嚴格限制問題是可以解決的。為甚麽這麽說?因爲我們可以看到,過去台灣對大陸的互動,存在不對稱的架構,其實這種不對稱的架構,對台灣未必是有利。比如台灣有那麽多的民衆到中國大陸去旅遊,但是大陸的觀光客不能到台灣來。今天台灣的思維已經改變了,換句話說,台灣已經開始採取了一個所謂的雙向互動的思維。

  所以我個人預期,在大陸的觀光客開始進入台灣之後,未來這個範圍會逐漸地擴大。比如對於節日包機,目前是個案處理,是向著制度化、機制化發展,未來走向常態化是必然的。當這些方面逐漸發展了之後,陸資到台灣的問題,也會順水推舟地向前發展。
  
  公權力部分還應由政府來談
  這是兩岸有否CEPA的關鍵
  
  基本上,兩岸四地在WTO架構下建立「優惠性經貿關係」的客觀的條件是存在的。所以問題就來了,兩岸四地怎麽樣去發展這樣的一個關係?

  我的看法是,其實大陸在這個方面已經有非常明確的政策。包括今年在兩岸經貿論壇期間,政協主席賈慶林有提到希望兩岸的經貿關係是往正常化、制度化發展,然後逐漸去建立一個兩岸經濟合作的機制。

  當然,這樣的一個合作機制,就會涉及到到底名稱怎麽處理的問題。其實我覺得,這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兩岸可以用各種的名稱,只要雙方都可以接受,重點是誰來談。

  到底澳門模式,所謂民間協商的模式,能不能成爲兩岸的所謂經濟合作機制協商的一個主體?即使從WTO規範的角度來看,是必須要處理一些涉及公權力的問題。在今年八月份,商務部的副部長廖曉琪在接見工業總會的經貿訪問團的時候,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點。他說,兩岸在經濟合作方面有關的協商,涉及公權力的部分,還是要由政府來談。

  兩岸未來如何去客觀地處理在涉及公權力部分的協商?這將會是兩岸能不能去建立一套類似CEPA,或者是其他類似的優惠式經貿關係的安排、協議,甚至是機制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胡偉星:不與大陸簽訂某種安排
      台灣未來可能被排斥


  如果把CEPA放在一個比較長遠的時間框架來看,它還有甚麽意義?放在一個更大空間的環境來看,它有甚麽意義?
  
  CEPA作用遠超中國内部
  中央與特區之間協定的意義
  
  因爲中國是這麽一個巨大的經濟體,内地與它的兩個經濟特區簽訂CEPA,就一定要考慮中國大陸在整個世界經濟體系中的作用、地位。從這個角度來看,CEPA的作用似乎就遠遠超過於在中國内部,中央政府與兩個特區之間的協定這個範圍的意義了。

  所以,如果把這種意義引申來看,還有這麽幾個層次。第一,如果從大陸在世界經貿體系中的作用來看,它的作用無疑上升得非常快,現在已經是第三大貿易體了,它也需要雙邊FTA拓展空間。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 FTA的協定越來越多。一體化和地區化是並行不悖的兩個趨勢,而在一體化的大潮裏面,也存在著區域的一體化。比如説最近WTO的多哈回合談判,就踫到了很大障礙,七月份宣佈無限期地終止了。我們可以看到,WTO的多邊貿易一體化,要做起來是非常難的。困難重重。很多國家都開始轉向雙邊的或者多邊的貿易一體化的協定,就是FTA。大陸在尋求更多的FTA,在推動FTA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積極了。聯合國亞太經貿理事會做了個統計,在亞太地區,有八十多個已經簽訂的或者正在談判的FTA,而大陸已經談判和正在談判的FTA有十二個。最近大陸與海灣合作組織在談FTA,觸角已經到了中東。

  所以通過大陸的宏觀佈局來看,中國尋求與更多的國家簽訂雙邊的或者多邊的FTA;CEPA就是這個體系中的一環,它是對WTO多邊貿易體系的一個補充。
  
  港澳台可以透過大陸簽訂
  FTA爭取更大貿易空間
  
  第二,這裡就帶來一個問題。就是香港、澳門還有台灣,從大陸角度來説,這三個地方都不是主權國家,他們在地區一體化中到底是處於甚麽位置?

  地區一體化的雪球是越滾越大,出現了學者說的“意大利面碗效應”,裏面曡屋架構的FTA越來越多。幾乎所有國家,都在通過雙邊或者多邊的協定,意圖獲得更大的利益。因爲在整個WTO框架下,你不可能得到最大利益;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那麽只有雙邊FTA的途徑。

  在這種“意大利面碗效應”的結構裏面,香港、澳門和台灣,由於不具備主權國家的地位,沒有同周邊的國家簽訂任何一個FTA協定。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即使這三地尋求簽訂FTA,也會受到很大的政治阻力。

  所以這就帶來了問題,就是上述三地能不能通過大陸同其他國家簽訂FTA協定,從而得到一些經濟上的實惠?這裡邊,CEPA或者類似於CEPA這樣的協定,能不能扮演某種橋梁的角色?

  就是説,不管你是叫CEPA,或者叫CTA,或者叫甚麽,我想都會對這三地更加名正言順地加入到這種曡層架構的雙邊或者多邊的FTA的體系裏面,會起到一定的橋梁作用的。但是這裡面,就取決於三地領導人的智慧,怎麽能夠達到這樣一個局面。比如説香港特區政府,已經向中央政府提出,十加一這個架構,香港也應該參加進去,也應該得到實惠。這是中央政府也正在考慮的事情。
  
  不與大陸簽訂某種安排
  未來可能被排斥
  
  我覺得CEPA應該能夠起到橋梁作用,但是實踐中會不會起到,則是另外一個問題。而且,如果三地不去試圖通過CEPA或者其他安排取得這樣的地位,我覺得經濟上是會受到損失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