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6年11月號,總第107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EPA與兩岸四地經濟發展

  第四就是促進内地與港澳之間的資源進一步有效整合。

  第五就是直接令港澳兩地愛國愛港、愛國愛澳的這麽一種基本理念、意識更加強烈。

  所以我覺得不論從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CEPA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們看CEPA不能單看經濟上的數字,而應該看綜合的效應。

  利益要適度兼顧否則難持久
  防止特區對内地進一步依賴

  現在存在的問題,主要有這麽幾點。一個就是雙方的法律趨同,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推動。其中包括港澳兩地本身的法律趨同,都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而港澳兩地分別與内地進行法律趨同的工作,這是CEPA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因爲法律標準不同,很多事情都很難進行。

  第二是利益的適度兼顧。CEPA的初衷是關照港澳兩地的形勢發展的需要,這應該是最主要的決策立足點。但是一定要適度兼顧特區與内地雙的利益,否則不能持久。

  第三要依靠更多的品牌、名牌、專利,開拓内地市場。

  第四點要防止不規範行為的發生。

  第五,要防止港澳兩地政府和民間,特別是商人,對中國内地產生進一步的依賴;防止單向的依賴偏好,自己搞不了就叫苦,總是要求給一點特殊的政策、特殊的關照。不要把利益的獲得寄托在這個方面,港澳需要營造的是真正屬於自己的競爭力。
  
  兩岸尚不具備簽CEPA條件
  陳水扁任内難有作為

  我認爲,CEPA對兩岸關係的啓示是全方位的。

  雖然目前台灣還不具備與大陸簽署CEPA這樣的文件的條件,事實上經過連戰、宋楚瑜一年前成功的大陸之行,兩岸的經貿關係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應該說,大陸已經主動表示的合作的善意,特別是對台灣農產品包括水果的開放,是提供了特殊的關照。如果雙方進一步展現善意,前景將是非常廣闊的。

  當然,由於目前陳水扁貪污腐敗等施政劣跡,令很多台灣民衆對現有的當權者失去了起碼的信任感。在目前這個階段,是很難營造簽訂CEPA一類的文件的條件的。當然,即使沒有目前這種因為執政黨貪腐而倒扁的氣氛,陳水扁按照自己的政治理念、施政權謀,也未必做出甚麽明智的選擇。現在陳水扁弊案纏身,就更難寄望陳水扁在剩下的任期内,會有甚麽作為。

  周八駿:“不對稱”將制約CEPA進一步發展
  
  我談幾個問題,第一個是香港與内地的CEPA的特點。
  
  香港與内地簽署CEPA 既有客觀基礎也有需要
  
  可以用幾句話來概括。第一,内地與香港的CEPA的簽署,有兩方面的條件。一是香港和内地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二十多年來不斷增強的經濟聯繫所形成的一個穩固基礎,所產生的一個合乎邏輯的結果。特別是香港和珠三角,所形成的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分工,使得兩地的經濟聯系,密不可分。簡單地說,就是市場的力量已經形成了一體化的趨勢,而CEPA就是通過兩地政府之間的協議,把民間已經形成的這種一體化的事實,不但加以承認,而且加以指導和規範,從此在真正意義上開始了一體化。

  第二個條件,為甚麽在二零零三年六月二十九號簽署香港與内地之間的CEPA?就香港來講,有當時的經濟需要。回歸以來香港經濟轉型陷入困境,出現嚴重經濟衰退。二零零三年上半年,又受到非典型肺炎的突然打擊,使香港經濟處於回歸以來的低谷。加上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激發了香港社會本來就存在的深刻的政治矛盾,加劇了經濟困難,放大了經濟困難對香港社會各階層造成的痛苦。特區政府急於尋求出路,要求中央政府、内地給予經濟上的幫助。而在當時的形勢下,中央政府也有政治上的需要,幫助特區政府穩定經濟形勢,緩解政治矛盾。

  所以,長期形成的客觀基礎,和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香港與内地的需要,催生了這樣一個文件。
  
  兩個明顯的特點
  
  香港和内地的CEPA,同澳門與内地的CEPA,具有兩個特點。

  第一,都是分別與中央政府簽署。在香港和澳門之間,到目前爲止還沒有兩地之間的協議安排。估計在未來幾年,也很難有兩地之間的協議安排。

  第二,總的來説,都是體現了内地給這兩個特區的經濟發展以幫助。因此中央政府儘可能體現公平,在與香港進行了一個新的階段的簽署以後,很快就會與澳門有一個相應的、適當照顧到兩地不同的特點但是很公平的安排。

  所以到現在爲止,我們還看不到在内地、澳門、香港這三者之間,有一個經濟一體化的制度性的安排。
  
  CEPA將進入第四階段
  四方面展示新態勢
  
  從二零零七年年開始,CEPA就要進入第四個階段了。香港和内地之間,澳門和内地之間,經濟一體化已經形成了這樣一個態勢。

  一是商品貿易自由化,都已經形成零關稅了。

  二是服務市場的開放,取得了可觀的成就。勞動力市場的開放,也有明顯的進展。這主要表現在,内地允許香港和澳門的居民進入内地某些服務性行業,取得了國民待遇;兩地在某些專業領域,互相承認對方的專業資格,為兩地專業人員雙向流動,打開了門。

  三是資本市場的開放,正站在突破口的門檻上。為甚麽這樣說呢?比如通過QFII和QDII的形式,兩地資金流動已經開了口子,儘管還是很有限度的。人民幣業務在香港,在個人業務方面,已經有了適度的開放。

  所謂站在門檻上,就在於人民幣的業務能不能有很大的突破。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能不能從個人業務進入到企業業務,個人業務能不能從存款和一般的匯兌服務進入到貸款業務;另一個是能不能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而這些都已經在商議的過程當中,不久的將來會成事。
  
  下一步可望建立共同市場 “不對稱”成爲重要障礙
  
  總的來講,用區域經濟一體化觀點來看,CEPA現在所達到的成就和下一步的目標,是建立共同市場,就是實現商品、勞動力、資本,充分地自由流動。

  現在遇到一個甚麽問題呢?一個不對稱的問題。這個不對稱的深刻的根源,就是“一國兩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