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二
2009年9月號,總第141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民進黨的發展路向與大陸政策
主 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中國評論》月刊

顧 問:徐鷹(中國評論月刊社務委員會主席)

策 劃:郭偉峰(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兼總編輯)
    周建閩(中國評論月刊總編輯)

主持人:王崑義(台灣戰略學會秘書長、教授)

評論員:林濁水(前民進黨立委)
    鄭文燦(民進黨文宣部主任)
    羅致政(台灣社秘書長)
    李明峻(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
    賴怡忠(馬偕護校助理教授)
    高嘉瑜(台灣智庫研究專員)

執行人:羅祥喜(中國評論副總編輯)
    王 平(中國評論副總編輯)

時 間:2009年第14次(總第146次)
地 點:中評社台北會議室

  王崑義:開場白

王崑義

  感謝各位新朋友、老朋友出席今天由中國評論月刊所舉辦的這一場論壇。今天討論的主題是,517之後民進黨的發展路向與前景,特別是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對大陸政策的走向。

  517遊行是繼去年830遊行、1025遊行之後,綠營舉辦的第三次大型的群眾遊行,也是民進黨在馬英九執政以後親自主導的第一次大遊行。

  這次遊行的特質首先還是讓大家看到“反傾中”的色彩相當濃,顯然當前民進黨的政策主軸還是在“反”的一面,群眾運動並沒有讓人看到民進黨提出“正”面的論述,這也許是反對黨的宿命,似乎只有等到執政黨出現差錯,反對黨才有能力去提出“正”面的論述。

  其次,這次遊行雖然是“反”,但遊行結束之後,民進黨高雄市長陳菊隨即束裝到大陸訪問,雖然陳菊的行動讓人有些錯愕,但陳菊的大陸行,未嘗不是在幫民進黨找出一個可以“正”面論述的機會。

  這裡還可以看出民進黨的一個趨勢,那就是黨主席蔡英文顯然是站在“反”的一面,陳菊是站到“正”的一邊,兩個女人正分別走出“正、反”兩條路線,未來這兩條路線是否能“合”,將是攸關民進黨能否走出一條“新新中間路線”的關鍵,唯有“正、反、合”能產生辯證,應該才是民進黨再起的機會。

  這一個簡單的觀察也許不是甚麼大道理,但應該可以提供大家一個思考的起點,所以從這個起點開始,我們就先請林濁水委員發言。

  林濁水:517遊行穩住了民進黨對自己的信心

林濁水

  對民進黨來說,517遊行的效果有兩個:第一,民進黨穩住了自己的信心,也增加了蔡英文對自己領導能力的信心,因為一方面遊行場面不小,表明民進黨還有一定的動員能力(儘管根據過去的經驗,這麼多人的遊行場面,絕對不會只有綠軍參加,一定還有所謂的中間人士,甚至淺藍的人士);二方面是遊行期間發生警車撞傷人事件之後,民進黨居然能夠把場面控制住,使得社會對民進黨可以比較放心,這對民進黨明顯是正面的效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