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二
2009年9月號,總第141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民進黨的發展路向與大陸政策

  民進黨要想執政
  面對大陸是一個基本條件

  民進黨或台灣任何一個政黨想要執政,都不可能不面對大陸,或者說面對大陸是一個基本條件。但是面對大陸跟大陸政策的重點在於,要做甚麼樣的事情?怎麼確定台灣的利益?怎麼評估大陸未來的發展?這是非常重要的。

  民進黨要討論大陸政策,有幾個基本功要做,包括怎麼評估大陸未來的發展?以及大陸未來的發展對台灣意味著甚麼?兩岸關係會有甚麼結構性的變化?這些問題清楚之後,再來討論黨的其他立場就會比較清楚。

  民進黨如果要成為一個執政黨,必須務實面對大陸,起碼要務實地分析大陸的發展趨勢。

  羅致政:蔡英文能否鞏固在黨內的地位有待觀察

羅致政

  通過517大遊行,蔡英文在黨內的領導地位暫時得到一定程度的進步,但是不是真正的權力鞏固,還有待觀察。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帶領民進黨贏得年底縣市長選舉。如果不能,很多人可能會伺機而動這些人未必都要選“總統”,但是選黨主席或者說取而代之並不是不可能。

  與國民黨有所區隔
  是未來民進黨大陸政策的一個基本前提

  無論是政治上,還是經濟、社會上的考慮,“反傾中”已經成為民進黨必須遵守的一塊神主牌。簡單講,民進黨未來討論大陸政策的時候,一個基本的前提是:民進黨的政策必須一定要跟國民黨有所區隔(不見得要講統獨),因為如果民進黨跟國民黨的政策完全一樣,大陸支持國民黨就好了。

  在跟國民黨的政策有所區隔的前提下,民進黨要甚麼樣的大陸政策?如果民進黨只是把自己移向跟國民黨一樣的政策,那麼民眾一定支持更真、更明確的國民黨。如果區隔性不夠,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就沒有甚麼好期待,而且對很多所謂傳統40%的基本盤來講,如果民進黨跟國民黨一樣的話,為甚麼要再支持民進黨?所以,區隔的重要性可能遠大於整合性。但區隔性不表示所謂的急獨和深綠。

  民進黨可以暫時不去處理路線問題
  但不作大陸政策辯論不表示不應該有立場宣示

  民進黨在年底縣市長選舉之前可以不去處理路線問題,可是國民黨也好,甚至統派媒體一定會逼民進黨討論一下、討論個慣例出來,這樣就會陷入人家的遊戲規則、陷入人家的戰場面去處理了。

  另外一個問題是,不去做政策辯論不表示不應該有立場宣示,兩者是不太一樣的。民進黨在年底縣市長選舉之前可以不進行政策辯論,但要有一個基本看法,這樣的看法可能不需要處理政策路線問題,可是基本的原則跟立場是甚麼,應該很清楚。蔡英文跟馬英九的對話(即“雙英會”),不見得要真正坐下來,但隔空的喊話跟放話是必須要有的,否則民進黨永遠在消極地說“反中”、“反傾中”,而不能提出替代性的政策。

  獨派社團會進行大陸政策辯論
  民進黨遲早要進行大陸政策大辯論

  民進黨不去處理政策、不去處理路線,不表示深綠社團不會去處理相關問題。本土社團也必須要做一個盤整,所以本土社團也會去處理路線問題,而且可能比民進黨更積極地處理路線的辯論問題。

  不久前民進黨推動所謂“國是會議”的時候,很多社團原本期待民進黨進行政策辯論,但後來發現三場會議都是所謂比較對外批國民黨、反ECFA等等,而沒有真正的辯論。

  從去年320民進黨敗選,或者更早之前立委敗選之後,到現在為止,民進黨還沒有去檢討為甚麼會輸掉?雖然私下有這種檢討,中評社也幫民進黨辦了好幾次檢討的研討會,但是民進黨還沒有真正在黨內檢討為甚麼會輸,以及路線有甚麼需要調整等,以為槍口一致對外就沒事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