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二
2009年9月號,總第141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民進黨的發展路向與大陸政策

  民進黨討論大陸政策勢在必行

  民進黨在“反傾中”以外,必須彈性、務實地處理兩岸關係,要拿出具體的大陸政策。也就是說,除了一味的反對之外,應有更積極性的策略跟作為。在更積極性的策略跟作為之外,如何兼顧主權跟經濟,穩健台獨路線是不是可以採取的作為?雖然在年底縣市長選舉之前可能不會被討論,但在2010年直轄市長選舉前,民進黨必須提出自己的說法;如果還要等到2012年可能有點太晚。因此,大概在年底縣市長選舉之後到明年黨主席選舉之間,可能就會開始陸續有一些討論跟說法出來。

  李明峻:民進黨何去何從

  對於民進黨的未來發展,首先除了剛剛文燦提到民進黨過去一直被設定成“鎖國”的形象之外,民進黨權位的競逐確實太明顯。民進黨應該要讓人民知道,你要為台灣做甚麼,你執政之後要做甚麼;人民感動後才會相信你,然後才可能支持你,幫你贏回政權。否則,都為了一些權位在競逐,不可能感動人民,不可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第二,反對黨基本上就是要跟反對運動結合,反對運動的對像是執政黨。如果反對黨跟反對運動互嗆,反對黨就沒有辦法變大。所以,如何跟反對運動真正結合在一起,把反對運動的訴求吸納進來?這是反對黨要變成執政黨一個重要條件。

  第三,民進黨在這時機點,剛好世代交替,一個新的局面出面;事實上除了選舉的因素,我剛剛也有提到某些選舉有大環境的影響、地方型的選舉不會有影響,像文燦講的,決戰還是在三年後。三年後國會跟總統的選舉之前,其實就是剛剛致政提到的,綠營要有甚麼樣的論述?

  比方說經濟的因素,已經被設定成“鎖國”,結果做出來是甚麼樣?民進黨的主張如何跟國民黨的主張對照?萬一ECFA失敗之後台灣會怎麼樣?如果說台灣經濟會變差,那民進黨的主張是甚麼?

  除了經濟之外,主權、民主,其實民進黨從過去黨外時代開始的論述就很強。但是從90年代總統直選以後,民進黨的論述反而愈來愈減少。所以有一些個別的論述、個人論述,像林委員的論述就很多,但都是個別的論述,黨的論述並沒有出來。所以,民進黨未來要發展,這三點都要重新思考。

  王崑義:結語

  感謝大家參加這次論壇,也感謝中評社提供這個思想和政策論述的平台。這次大家提供的思考相當廣泛與分歧,很難綜合出一個比較完整的論述,但總體而言對民進黨藉由這次遊行再起的期待,大家似乎寄望並不高,如何從街頭回到室內提出治國的論述,恐怕還是在野之後,民進黨更需要努力的地方。

  雖然今天作結論很難,但通過中評這個平台,卻也讓與會者充分的提出理性的思考和觀點,這也是中評能夠在台灣立足的最重要籌碼。事實上,除了藍營或者大陸媒體喜歡看中評網和《中國評論》月刊,我發覺綠營的人也愈來愈重視,越喜歡看。

  昨天我問第一次將出席中評社論壇的高嘉瑜知不知道中評社時,高嘉瑜說:知道啊!我都看中評月刊啊!也都看中評網呀。所以,這也是中評社的成功。再次感謝中國評論給我們這個機會來討論這個議題。也希望以後還更多的機會討論大家關注的議題。

  評論員簡介

  林濁水:台灣政治大學東語系畢業;民進黨創黨黨員,民進黨前新潮流系大老,曾任《新潮流》雜誌總編輯,民進黨中央政策會執行長,多屆民進黨籍立法委員;現為時事評論員。

  王崑義: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學士,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現為台灣戰略學會秘書長、《自由時報》撰述委員、台灣海洋大學通識中心兼任教授。

  鄭文燦: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班;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兼行政院發言人,海基會副秘書長,台灣大學學生會副會長、學生報社社長、台灣研究社社長,野百合學運決策小組召集人等;現為民進黨文宣部主任。

  羅致政:東吳大學政治系主任、台灣社秘書長、《玉山午報》發言人。

  李明峻:日本京都大學法學博士,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學士,曾任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北社法政組召集人、日本岡山大學法學部副教授,現為台灣東北亞學會副秘書長。

  賴怡忠:台灣成功大學物理系畢業,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博士;曾任北美洲台灣研究學會副會長、民進黨駐美代表處主任、民進黨中央中國事務部主任、台灣智庫國際部主任等;現為台灣智庫執行委員、馬偕護校助理教授。

  高嘉瑜: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曾任台大學生會長。在台大期間就加入了民進黨,由此踏入政壇。2005年3月,高嘉瑜以民進黨籍身份當選為台灣“國民大會”代表,成為台灣歷史上最年輕的美少女“議員”,2007年曾被選為民進黨“雷雨奇兵”一員,後來被阿扁勸退,現為台灣智庫研究專員。

  (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