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二
2009年9月號,總第141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民進黨的發展路向與大陸政策

  第二,本來大家講好既不要把反扁的旗子拿出來,也不要把挺扁的旗子拿出來。但遊行的結果是,看不到反扁的旗子,但挺扁的旗子一大堆,表明陳水扁因素對民進黨還有相當的影響,使得這次遊行對民進黨的正面效果大打折扣。

  陳菊大陸行成功
  有助於民進黨檢討大陸政策

  我覺得,陳菊的大陸之行,有可能造成兩岸及台灣內部跟過去來比較,會有相當不同的發展。為甚麼呢?因為,首先藍軍會說,你們綠的過去老是罵我們跑中國大陸就是親中媚共,現在陳菊去了,藍軍很慶幸終於為他們解套。但是,在我看來,並沒有解套,因為綠軍不是沒有去過大陸,只是比較少,而且陳菊去是直轄市對直轄市級,加上是公開場合見面,她又是中常委,層級算是比較高,會變成一種具有強烈的象徵性。

  陳菊去大陸之前,本來有非常多人反對,有人認為不應該跟大陸往來;也有很多人擔心被矮化。如果陳菊真的被矮化回來,我認為陳菊會很慘,但結果她在一個公開場合上,說出了“我們中央政府的總統,馬英九總統”。我覺得,在兩岸一個相對高層次的官方見面中,陳菊這樣講,是一個石破天驚的事情,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因此,綠營人士對陳菊的擔心不見了。同時,她對馬英九的稱呼,國民黨的黨公職在大陸是做不到的,因此陳菊登陸不但談不上為國民黨解套反而替國民黨加了一個新的繩套。

  對於原本認為兩岸應該老死不相往來的人,我覺得他們現在對去不去大陸開始有一些猶豫,另外陳菊大陸行對綠營也會有進一步的衝擊,他們會開始思考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要不要調整,要如何調整?這會使民進黨產生變化。陳菊大陸行的成功,促使綠營人士思考,在維持對等尊嚴的情況下,是不是可以嘗試跟大陸來往?因此,我認為,民進黨很快就會去檢討相關的問題。

  如果往這個角度檢討的話,我會建議民進黨應當採取“穩健台獨”的立場。這個“穩健台獨”,我覺得有三個基本原則:第一,立場堅定,不放棄自己的台灣主體地位;第二,態度善意,避免用刺激的語言,不要讓對方難堪;第三,政策彈性務實。

  民進黨的大陸政策需要討論和整合

  民進黨目前被貼上標簽為“鎖國的政黨”,這應是最近幾年陳水扁走上冒進台獨路線之後,社會形成的印象,其實從歷史的發展,一直到現在的事實,都有太多的證據說明,這看法是有問題的。

  比如說,在開放探親這件事情上,大家都說是蔣經國下的決定,這點沒有錯,但是這個開放的發動是來自於哪裡?是老兵開放探親的運動,那時候為了要求開放探親老兵走街頭和國民黨政府抗爭,在這個抗爭裡面,有民進黨的參與──民進黨不只是參與,而且也因此跟一些過去從來不認識的老兵建立了關係,甚至這些老兵裡面有一個幹部就變成民進黨的國大代表。可以說,蔣經國的開放探親決定是民進黨和老兵共同在街上衝撞出來的。

  又如,到2000、2001年的時候,陳水扁定下“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兩岸政策,大幅開放兩岸的經貿關係,小三通也差不多從那個時候開始發展出來,開過去國民黨政府沒有開的門,怎麼會是“鎖國”?雖然民進黨政府的開放幅度不如在野之後的國民黨所要求的大,但已經遠遠逾越2000年前國民黨政府的開放水準,這是毫無問題的。

  再如,在陳水扁走上冒進路線,主張兩岸經貿要積極管理時,行政院兩岸政策團隊事實上儘量採取穩健的具體政策而對扁予以一定程度的“陽奉陰違”,積極和大陸溝通,為事後江陳第一次會談有關觀光客來台和定期包機協商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

  因為陳水扁在過去既有前後不一,民進黨又有對陳水扁一定的陽奉陰違,因此民進黨的問題與其說是鎖國,不如說是政策輪廓不明,以致於連黨員都莫衷一是,因此政策的整合是當務之急。

  最後,回過頭來看看陳菊的大陸行,我認為,只要台灣的利益跟尊嚴能夠照顧到,同時可以跟中共建立互惠關係,民進黨就可以大膽去做。

  總的來說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應非過去被抹黑所謂“鎖國”的政策一句話可以概括,但是也不會走國民黨目前在我看來是一個無厘頭的開放政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