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月刊:台灣進入高度政治風險期

http://www.CRNTT.com   2024-05-20 00:03:01  


 
  二是利益集團的綁架。“金錢是選舉的氧氣”。⑥毫無疑問,資本的投入是要計算回報率的,候選人當選後自然要對金主投桃報李,為其牟利。對於2024年台灣“大選”,柯文哲坦承,“聽說至少要準備100億新台幣,如果沒有20億,連入場券都拿不到”。⑦如此迅猛膨脹的巨額競選費用背後是各種政治獻金,政治獻金的背後是“金主”們的利益要求,這就能夠解釋,為何台灣黑社會橫行。民進黨儼然已經成為了黑社會的保護傘,許多黑惡勢力也借助民進黨的公權力實現“漂白”,台灣的選舉由此也就出現了交易化、生意化和“錢多者勝出”的態勢。

  三是想象的民主平等。很多台灣民眾誤以為,人人一票,彼此平等。但台灣經濟不平等的加劇事實上造成政治不平等的惡化,形式上普選權的實現並未實質上提升“大眾民主”的質量,代議制民主越來越被政治和經濟寡頭所操控。從現實來看,台灣寡頭對政策制定者的影響力遠遠超過普通選民,勝選者執政後對“金主”的回應也遠高於對普通民眾利益主張的回應。

  (二)台式“民主”成為民眾“自由”的絆腳石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曾提出“四大自由”,即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免於貧困的自由和免於恐懼的自由。但今天,台灣的民主已經走向變質。

  一是言論自由徒有其名。黨派利益和金錢政治成為壓在言論自由頭上的“兩座大山”,中天電視台被關是典型的案例。台灣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免於貧困的自由也不再可能。民進黨大肆推行“綠色恐怖”和“寒蟬效應”,導致台灣社會充斥著恐懼,“免於恐懼的自由”也無從談起。

  二是雙標做法大行其道。民進黨掌控了規則制定的話語權,對於很多現象究竟是不是民主的追問,不是依制度或法律為準,而是依民進黨的標準為準。此外,民進黨對同類問題在不同時期採用不同標準。例如,民眾的遊行示威,在國民黨執政時期,就是“反對專制”和“美麗的風景線”。但同樣的事情,在民進黨執政時期,就成為了“騷亂”和“暴動”。

  三是民眾權力全面受擠。金錢政治貫穿選舉、決策、施政所有環節,構築起常人難以逾越的政治門檻,嚴重限制了普通民眾的參政權利。嘴上“一人一票”,真相卻是“少數精英統治”和“富人遊戲”。台灣的選民可以參加投票,但無法參與政策和法規的制定,台灣當局官員和民意代表把持著公權力部門,既當球員又當裁判,“權力制衡”成為“統治精英”之間的“左右手互搏”遊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