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月刊:台灣進入高度政治風險期

http://www.CRNTT.com   2024-05-20 00:03:01  


 
  二是阻撓兩岸交流。2023年12月也即在台灣2024年“大選”前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民進黨當局接連在台北等多個縣市發動檢調單位,以涉嫌違反“反滲透法”等名義查辦到大陸交流的基層里長,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製造“綠色恐怖”。2024年“大選”結束後,民進黨當局又打破此前承諾,叫停台灣旅遊團來大陸參訪,此後更是發生了震驚兩岸的2·14惡性撞船事件,給台海和平憑空增添巨大變數。

  三是異化民眾身份認同。在民進黨的操弄下,兩岸議題容易被政治化、情緒化和意識形態化。民進黨會藉此加劇台灣民眾的焦慮情緒,扭曲島內民眾身份認同。這也會產生嚴重後果,例如,在“愛台灣”的政治正確語境下,中國國民黨都不敢高舉“中國”大旗,衹願以國民黨而非中國國民黨自稱,該黨黨內甚至還出現了“改名”的呼聲,要求將“中國”二字删去。

  整體觀察,賴清德上台後,台灣內部會更加分裂。賴清德與蕭美琴的“雙獨組合”是“獨上加毒”,有可能以民意的名義,把台灣民眾捆綁上戰車,導致台海地區風高浪急甚至是驚濤駭浪。在此過程中,兩岸的民意也將加劇對立,民進黨當局會繼續擴大“趨獨拒統”,而中國大陸的民眾則會認為台灣問題不能久拖不決,呼籲兩岸統一的聲音會持續升高。更為重要的是,隨著民進黨的意識形態誤導,台灣民眾的身份認同將持續異化,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比率持續走低,這也將為兩岸統一之後的台灣社會治理埋下嚴重隱患。

            結語

  台灣已經進入了充滿高度不確定性的政治風險期,面臨著嚴重的民主制度危機,但民進黨當局熟視無睹,反而以此為榮,固執地認為台灣仍然是亞洲的民主燈塔。這種自大讓台灣民主弊病積重難返,深層危機難以化解,並將加速台灣沉淪。很多台灣有識之士也都意識到了台式民主的陳年弊病,但在日益極化的黨派政治氛圍中,出於各自利益,都缺乏革新決心和魄力。未來台灣應該啟動“警醒文化”對民主祛魅,避免被現存制度的表面合理性所迷惑,及時洞察民主制度的壓迫性真相,⑫推動台灣的政治體制從“民粹主導”到“理性回歸”。衹有如此,才能為台灣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