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中美能回複合互賴關係嗎

http://www.CRNTT.com   2020-10-25 00:02:52  


 
  特朗普上台後,貿易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持續抬頭,美國對中國率先發難,引發了貿易摩擦。

  在國際關係層面上,美國主動挑起貿易戰破壞了全球多邊自由貿易規則,也很快危及到了世界貿易環境的穩定,特朗普政府也四面出擊,全面打響貿易戰,令國際社會大失所望,歐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國也都對美國採取了相應的反制措施。

  在國內政治層面上,特朗普執政團隊從啟動程序、簽署法令、徵求調查再到公佈清單等一系列進程需要一段視窗期,而且受國會、利益集團、社會輿論的影響,貿易戰政策的從制定到實施都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說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都有可能為貿易戰打上問號。

  從決策者個人層面上看,特朗普政治風格難以準確把握,在中美摩擦升級後,中國迅速組建團隊與美國進行磋商,但特朗普政府之後背離磋商共識,並一意孤行對中國實施懲罰性關稅,直接導致了貿易摩擦升級為中美貿易戰。

  反觀美國發動貿易戰的第一攻擊對象中國,情況則恰恰相反,中國參與貿易戰,是為維護國家和人民持續發展權利與利益、維護全球多邊貿易機制的選擇。在中美貿易戰爆發後,中國政府在美國發動貿易戰後迅速做出了反應,表明會尋求在全球多邊貿易體制的框架內解決問題,積極與美國政府溝通協調,希望通過談判磋商和平解決中美貿易摩擦。

  敏感性相互依賴產生於政策框架內的互動。中美貿易戰是在以世界貿易組織為主體的多邊自由貿易體制內進行的,而美國的一系列徵稅措施違反了世貿組織相對準則,是典型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貿易霸凌主義。中國則遵循世界貿易規則,踐行著對國際社會的承諾,並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在短期能形成新的政策應對貿易戰。因此,在中美貿易戰的對抗中,中國的敏感性要小於美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