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中美能回複合互賴關係嗎

http://www.CRNTT.com   2020-10-25 00:02:52  


 
  其二為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與美國總統“川金會”的歷史性會晤在新加坡順利舉行,中國在其中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會見特朗普之前,金正恩兩次到訪中國,而他前往新加坡所乘坐的飛機正是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所提供的波音747。

  三、中美兩國複合相互依賴的挑戰難關

  (一)經濟貿易領域

  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各國都曾以強制手段如停工、停課、禁航等來防疫。中國佔世界供應鏈的20%,生產中斷讓全球供應鏈斷鏈,在貿易戰與疫情的雙重衝擊下,中國全年經濟成長率面臨保4的挑戰,其中須特別留意金融風險攀升。

  疫情過後也讓反全球化趨勢更為明顯,國際格局由單極朝向多極化發展,地緣政治衝突加深,中美兩國已經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衝突中,從貿易戰轉變為全面對抗,包含關稅貿易戰、貨幣金融戰、5G科技戰在內,特朗普更表態要區分中國政權與中國人民,在美中協議第一階段的執行過程中摩擦恐再起,在11月美國總統大選前,特朗普勢必將加大反中力度。

  美中關稅戰雖可能暫歇,但兩國長期對抗已成定局,國際肺炎疫情爆發凸顯供應鏈必須分散的重要性,中國作為出口製造業基地的中長期優勢面臨挑戰,海外投資地點的分散代表逐漸降低對中國的倚賴,台灣接單、大陸出口的模式正面臨改變,越南是否崛起成為新亞洲工廠有待觀察,越南仍需改善勞工與供應鏈等問題。

  疫情過後的經濟新局讓全球與亞洲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升溫,多國開始實施醫療物資、重要原物料與食品的出口限制措施,此外,包含RCEP、CPTPP擴大、歐盟推動與東協國家洽簽FTA等,讓區域經濟整合將加速進行,中國擴大東協合作規模、同時美歐也加大拉攏東協國家,還有東協擴大與區域外跨國合作的速度及規模形成“東協加六”態勢,形成地緣政治經濟關係的新平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