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中美能回複合互賴關係嗎

http://www.CRNTT.com   2020-10-25 00:02:52  


 
  (二)軍事安全領域

  中美建交之前甚至中美建交後的一段時間內,兩國之間都是一種冷戰關係,現實主義的國際政治思維主導著中美關係的發展,兩國彼此都警惕著對方,軍事實力成為中美關係的焦點。但隨著兩國交流日益密切,依賴程度逐步加深,軍事力量的作用在中美這對全球最大、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作用有所下降。儘管中美關係走出了“安全困境”,兩國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的可能性降低,但近幾月以來,雙方在南海的軍事對峙層出不窮,讓彼此間發生偶發小摩擦的可能性升高。

  首先,中美兩國同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且都是有核國家,可以說,中美兩國的和戰走向深深影響著世界政治的走向,在和平發展的時代潮流中、在核武器威懾的恐懼下,中美雙方深知戰爭的嚴重後果。

  其次,不同於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中美雙方形成了深度的利益交融格局,在複合相互依賴的機制下,中美之間爆發大規模軍事衝突的成本太過高昂,如果中美兩國爆發大規模軍事衝突,都將嚴重損害各自的利益。

  最後,國際關係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發動戰爭的政治和經濟成本異常高昂,尤其是在戰爭資訊化的今天,同時,隨著政治民主化的發展,追求和平是人類社會的共同理想,發動戰爭也勢必付出高昂的民主成本,當今國家的首要目標該是追求社會經濟福利、為民眾謀求美好生活,而不是假民主之名或美國優先之口號去變相進行國家利益擴張或資源掠奪,動用武力並不是實現這些國家目標的最佳方式。

  (三)根本利益矛盾

  當然,由於傳統意識形態的對立和中美之間的根本利益矛盾,在一些外交議程上,中美雙方也會持續存在競爭甚至衝突的情況。特別在台灣議題上,雖然美國堅守一個中國立場,但也在不斷試探中國的底線,非但多次提出對台軍售案、也通過國會頻頻鼓勵美國官員及美軍與台灣交往,今年8月更是讓衛生部長赴台訪問,引起中國的極大反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