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國民黨五都選舉需要馬英九下猛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27 17:14:43  


  作者:徐家勇 福建廈門 學生

  距離台灣五都選舉只剩下不到七十天的時間了,藍綠兩大陣營的候選人也已經登記完畢。最近幾天時間,中國時報對五都選舉做了最新的民調顯示,在台北市國民黨的郝龍斌輸給蘇貞昌兩個百分點,新北市的朱立倫僅小贏四個百分點,而一般被認為占有優勢的胡志強在大台中僅勝對手蘇嘉全六個百分點,而南台灣的郭添財和黃昭順都輸給民進黨的對手達三十個百分點以上。面對如此的民調結果,國民黨的選情沒有任何樂觀的理由,如果在接下來兩個月的時間內,馬英九及其國民黨不能扭轉藍衰綠漲的氣勢,這樣四平八穩、波瀾不驚的度過剩下的兩個月,金溥聰設想的贏三都恐怕不能實現。如果國民黨贏不了三都,得票率也必將不會過半,那麼馬英九在2012年的連任之路將會受到嚴重的衝擊。面對當前國民黨如此嚴峻的局面,馬英九及國民黨該做什麼?又能做什麼呢? 
  
  首先我想說一說對於台灣民調的認識。民調在選舉中可以作為重要的參考,對症下藥採取不同的宣戰策略彌補候選人的劣勢。台灣的民調最近幾年來除了親綠媒體如自由時報和民進黨自身有政治目的的民調外,基本上比較準確的反映了社會的現實和候選人支持的狀況。過去在民進黨執政時代,曾經出現其支持者不願意表態的情況,通常民意調查綠營的候選人在選前的民調都不太高,而選舉開出的票基本上都比民調要來得高,反映了民進黨的支持者意識形態和凝聚力都較國民黨來得更加的強烈。而在今天,民進黨已經成為在野黨,馬政府上任兩年來的執政缺失也一一顯露在世人面前,民進黨的支持者沒有必要再像以前那樣遮遮掩掩不願表達對自己候選人的支持,所以像中時的民調甚至還算偏藍的媒體都已經出現這樣的結果,我“寧願信其真實,不願信其無”,當今國民黨的五都選舉形勢客觀上就是民調上顯示的一樣,沒有什麼好掩蓋的。
  
  今天國民黨的選舉困境有很多的原因,但根本上講是台灣民眾對於馬英九兩年執政成果的不認可,國民黨作為執政黨承擔了馬政府執政的缺失責任,如果馬政府這兩年來施政滿意度一直保持高位,那麼國民黨的選情不會像今天這麼艱困,這就是選舉中所謂的“大環境”的因素;而地方執政首長的執政能力則屬於“小環境”的範疇。在選舉中,如果“小環境”表現亮眼,那麼它可以彌補“大環境”不利的影響,比如苗栗縣長劉政鴻和嘉義市長黃敏惠都表現不錯;而一旦“小環境”表現的而不是那麼亮眼或者四平八穩,那麼“大環境”將起重要作用,今天的郝龍斌與蘇貞昌的執政能力難說誰好誰壞,蔡英文壓根就沒有執政的經驗,反而朱立倫曾經有良好的執政經驗,但是都陷入苦戰,說明了“大環境”對選情的影響。馬英九當年在台北市長連任選舉中所向披靡,並不能說明馬的執政能力就有多好,不然,為何當上“總統”後做的並不是讓人滿意?今天國民黨執政的“大環境”不好,對於國民黨的選舉是一個負面的因素,那麼民進黨嚴格的檢驗國民黨執政地方首長的政績,尋找他們的執政缺失破壞國民黨的“小環境”,這樣對民進黨的選戰有利而無害,所以蔡英文等民進黨人士不斷的強調這是一場市政治理能力的選戰。在這樣的背景下,郝龍斌的“花博”,周錫瑋的“吊車尾”以及胡志強的執政滿意度的大幅衰退,都是對於民進黨“小環境”的利多,而當國民黨的大小環境,上下執政成果都不被肯定的情況下,選戰自然異常艱難。
  
  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最近花大錢密集做民調作為選戰的參考,引來黨內人士的批評。眾所周知,金溥聰是馬英九的重要幕僚,馬英九歷次的選舉金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金溥聰所輔選的馬英九在選舉之前都是順風順水,民意調查都是領先於對手,鮮少出現落後於對手的狀況。換句話說,金溥聰的輔選經驗僅止於打順風牌,面對候選人長期處於膠著狀態和落後的情形,至今金還沒有出現讓人眼睛一亮的案例,之前的“立委”補選幾乎全軍覆沒。所以今天的選戰絕不是金溥聰過去經歷過的那種順風順水的選戰,如果馬英九及其國民黨還不能在未來的兩個月採取實際的行動有效拉抬國民黨的選情,而只是在辦公室裡密集的分析所謂的民意調查,搞戰術操作,恐怕民意“越調越掉”,有些人士批評是有道理的。
   
  迄今為止,馬英九作為“總統”和國民黨主席,目前所看到的拉抬黨內選舉同志的行動只能說不痛不癢,有氣無力。諸如開國民黨的行動中常會拉抬郭添財和黃昭順的選情,但是這種官樣形式化的造勢有多少效果呢?值得懷疑。還有就是在周末的假期借所謂的視察地方參加一些事先安排好的活動和候選人自然會面借以表達支持郝龍斌或者其他的候選人,這種行禮如儀的拉抬活動又有多少效果呢?還有,邀請郝龍斌到“總統府”吃便當,借以肯定郝的執政成果,表示在花博上“如有需要,儘管開口”,如此官僚形式的幫忙顯然還不知道從何處幫忙,還害怕對手扣上“行政不中立”的帽子,這樣瞻前顧後不痛不癢的表態大部分民眾看了都感覺沒趣,如何有效的加持選舉呢? 
   
  蔡英文一直質疑馬英九對於國民黨候選人的輔選是正面效果還是負面效果?這個當然是對手的邏輯,國民黨今天的選舉不靠馬英九,還有第二個人可以依靠嗎?馬英九不僅要積極的輔選,而且國民黨的選情能不能轉危為安關鍵還是在於馬英九的表現。金溥聰說迄今為止是民進黨在把五都選舉與2012年大選結合起來而不是國民黨。國民黨在怕什麼?是怕五都選舉選不好而急著與馬英九切割嗎?可以這麼講,就目前的形勢看,國民黨如果不把五都選舉與2012年選舉綁在一起,民眾就沒有支持國民黨的理由;而把兩者綁在一起國民黨可能會穩住陣腳,也可能出現失敗的結果,即使失敗了也並不可怕,要的就是現階段的衝勁,至於以後的事只能再另作解讀。沒有願景沒有未來的希望是不會成功的。所以,現階段馬英九應該“撩落去”,跳上第一線輔選國民黨的候選人,只有民眾對於馬英九重拾信心,國民黨才有取勝的希望,是時候了,馬英九該下猛藥了。
   
  首先,馬的行政團隊應該在選前的兩個月利多盡出,有效的以政策爭取民心,重新贏取選民對於執政的期望。正如趙少康所講的“大環境”要靠馬英九改變,諸如“勞委會”調漲工資,只增加了600元新台幣,調升2000元、3000元又有什麼了不起的,不痛不癢,幾面不討好,這樣如何能爭取選票?陳水扁執政時代會這樣的溫良恭儉讓嗎?選舉這關不過,馬如何再執政!不用擔心這是“政策買票”,只要是實實在在增加普通民眾的利益大家是不會想那麼多的,也不違法,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其次,馬英九要有塑造議題的能力,不能被動挨打,跟隨對手設定的戰場打轉。馬英九上台之後,一改陳水扁執政時期不斷的挑撥意識形態的差異,製造兩岸關係的緊張氣氛來爭取選票,基本上採取了“不爭論”、淡化、冷卻相關的議題,既不回到傳統藍營的意識形態,也不進一步的推動民進黨所設定的框架,基本上在社會思潮氛圍的塑造上處於任其發展的狀態。馬英九的招牌不是“依法行政”,就是“由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決定”,這樣把台灣的未來處於不確定的狀態,馬英九被動回應而不是主動引導台灣的民意,常常使自己處於挨打狀態,而且只要出現相關的爭議,能避就避,能閃就閃,絲毫不敢主導塑造議題。兩岸和平發展兩年多來,大陸對台的政策是利多盡出,台灣民眾得利甚多,但是並沒有有效的轉化到對馬政府的支持,反而台灣人的“自保”心態更加嚴重,對馬英九的“傾中”印象更加的加深了。事已至此,馬英九真的沒有什麼好避諱的,藍營選民在過去兩年來大量的流失與此相關甚深,所以,在意識形態這一塊上,馬要好好的下功夫,諸如“建國百年活動”、慶祝抗戰勝利,對待釣魚島問題,恢復台灣光復節等問題上,不僅要辦,而且要好好的辦,濃重的辦,就是要辦大辦響。這些議題民進黨基本上冷處理,也不好說什麼反對的態度,那麼馬英九就要抓住相關的議題,不要回應的不痛不癢,要展現魄力與營造社會氣氛。除了回歸到傳統的國民黨意識形態激發藍營選民熱情之外,如馬所講的“花博輸,台灣就輸”利用台灣意識爭取中間選民的喊話也要進行。民進黨把台北花博打成弊案,所有台灣人顔面無光這是事實,有助於中間選民分析形勢增加對國民黨的支持。
   
  最後,馬英九的輔選力道要大大加強,早加強比晚加強好,要早打大打選戰。如果國民黨的各個官僚都自以為“黨國大老”,放不下自己的尊榮,恐怕國民黨永遠不是民進黨的對手,在野時學會了一點與民同甘共苦巧門,執政後又迅速的把它拋之腦後,不能“密切聯繫群眾”恐怕是國民黨的老大難問題。所以,今天的馬英九就應該像昨日的陳水扁一樣,從上到下,身體力行跳上第一線輔選,不光為國民黨的候選人而且就是為自己在輔選,讓民眾了解到只有馬英九,只有國民黨繼續執政才能給台灣帶來和平的兩岸和繁榮的未來,選擇馬英九就是選擇希望,拒絕回到過去的狀況。而唯有民眾繼續認同馬英九的願景,對馬英九還有期待,選民才會給馬英九和國民黨再次的機會。馬英九如果能在最後兩個月把社會的氣氛成功扭轉到這樣的想法上,國民黨就有勝選的機會,否則後果難以想象。此時此刻,建議馬英九不該只想當眼前的“總統”,而是“總統候選人”,為自己和國民黨的未來奮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