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芮效儉向中評獨家講述美中外交秘聞
http://www.CRNTT.com   2013-03-29 00:13:52


芮效儉1980年在內蒙騎駱駝。(芮效儉提供)
 
  芮效儉談到當時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與他見面時,很嚴肅地對他說:“大使先生,我以中國國家主席的身份告訴你,我們調查過這個事件,船上沒有你們說的化學品。”當時芮效儉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表態,趕緊報告回華盛頓,但沒能改變情報界的態度。芮效儉說:“我非常生氣,很努力地試圖推動事情轉機,指出中國國家主席不可能既同意銀河號接受檢查,又給我們虛假信息,那很不能令人信服。”最後的檢查結果證明,是美方的情報有誤。

  芮效儉強調,這起事件對美中關係有很大的破壞性,最後多位涉事美方官員因此被革職,實際上就是承認美方對此事處理失誤,但問題在於,此事給中國人產生很壞的印象—即美國是個傲慢的國家,不能恰當地與中方打交道,雖然雙方在整個過程中一直進行著合作與溝通。他說:“當時我作為大使,必須代表美國政府的立場,儘管內心也懷疑我們的信息是否準確。”

  危機三:李登輝訪美

  1995年6月7日至12日,李登輝訪美。在李訪美之前,美中之間的一系列博弈,掀起了芮效儉任上美中關係的第三次危機。芮效儉認為,這是因為美方內部出現嚴重誤判。

  曾經擔任處理台灣問題的副助理國務卿的芮效儉判斷,美國政府不會阻止李登輝訪美,因為如果美國政府阻止畢業於康奈爾大學的李登輝訪美,就會被認為是對台灣的不尊重,這樣會激起美國國會的反對,國會那一關就過不去。

  儘管如此,芮效儉相信,應當嚴格區分美國如何對待中國領導人的正式訪問與如何對待與美國沒有外交關係的台灣領導人的非官方訪問。由此他認為,應當讓江澤民先來訪,在江澤民得到外交禮儀對待後,再批准李登輝來訪。不過這樣的話,李登輝訪美的日期勢必推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