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興業,須人傑”——重走西南聯大抗戰西遷路
http://www.CRNTT.com   2020-12-04 12:00:59


 
  西南聯大的師生們已經為我們做出了榜樣。聯大在昆明辦學8年,畢業的本科生共3700餘人,設在昆明西南聯大原校址處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背面,勒有西南聯大自抗戰以來從軍學生姓名,共計834人。而根據相關資料和一些聯大老校友回憶,西南聯大從軍學子數目遠不止這些,比如那些從學校考上飛行員的十幾位學子。還有文章說西南聯大(包括長沙臨時大學時期)從軍學子達千餘人。如此,西南聯大從軍學子就占全部畢業生的百分之二十以上,居當時全國各高校之首。作為一所伴隨著戰火誕生的聯合大學,西南聯大與中國人民的抗戰事業始終緊密相連。“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校歌中這四句話,準確地指明了戰爭中的聯大所要肩負的兩個重要任務:為國家培養人才,為抗戰奉獻力量。但對於每一個聯大學子來說,是在大後方安心讀書,還是投筆從戎上戰場殺敵,雖然都是以身報國,但卻是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行走在聯大師生當年走過的路上,山河依舊,卻早已物是人非、風物流轉。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蜿蜒盤旋在湘西的崇山峻嶺中,大小車輛往來飛馳,山嶺河穀,不再是阻礙。當年參加聯大“湘黔滇旅行團”的師生們徒步行走路程每天不過20至30公里。關山奪路,山高水長,當時的道路怎可和今天同日而語?他們只是一群讀書人,還得沿途防範土匪的襲擾,更何況那時的社會環境遠非我們今日能夠想象。我們安車代步考察一個個聯大師生們駐扎過的村鎮、行走過的道路,不過是要追尋那些在歷史的煙塵中遠逝的背影,印證在浩瀚的史料中存留的精神氣質和動人傳說。

  美國學者易社強的《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一書中在論及這一段歷史時說:“毛澤東率領紅軍從江西開始的長征成就了延安精神,與此相類,從長沙出發的長征對聯大精神的塑造至關重要。這是一次艱苦卓絕的長途跋涉。此後是八年患難,因此這次長征就成了中國學術共同體群策群力的縮影,也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和文化賡續不輟的象徵。”

  上馬能擊賊,下馬會賦詩

  在“西南聯大文化之旅”的考察中,我把目光更多聚焦到當年的一個青年學子身上,他就是穆旦,那個年代才華橫溢的青年詩人,“九葉詩派”的代表性人物,後來翻譯過拜倫、雪萊、普希金、濟慈等大詩人詩作的我國著名翻譯家。參加“湘黔滇旅行團”時他還是大三的學生。據《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一書中記載,穆旦“帶著一本小型的英漢字典上路,一旦記住了某頁的內容就把這頁撕下來。到達昆明時,字典已經化為烏有”。

  這是一個怎樣博聞強記又刻苦用功的人?我在湘西的大地上尋找穆旦的蹤影。我不知哪座客棧曾經接納過我的偶像,哪條河流、哪座山崗曾經觸發過詩人的靈感,他又在哪一塊巨石上,抑或哪一棵大樹下,背誦英漢字典呢?我曾經在自己的一部作品《吾血吾土》中寫到過他。對穆旦的書寫,就是一次學習的過程。就像坐擁一座精神的富礦,豐沛深邃、厚重博大,也像面對一段傳奇浪漫的人生,跌宕起伏、精彩絕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