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王蒙:舊邦維新的文化自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16 10:34:48


 

  是傳統的復興,又是全新的開辟

  強調文化自信,我們不應忘記,中國目前興起的“傳統文化熱”,不是漢唐明清人在講文化自信,而是21世紀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講文化自信;不是孔孟,也不是秦皇、漢武、康熙、光緒講文化自信,而是中國共產黨人講文化自信;不是在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或者庚子事變、慈禧太后西逃時的胡言亂語,而是在歷盡艱難、中國終於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引擎、致力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新形勢下的堅定認知。我們的文化自信,包括了對自己文化更新轉化、對外來文化吸收消化的能力,包括了適應全球化大勢、進行最佳選擇與為我所用、不忘初心又謀求發展的能力。我們的文化傳統是活的傳統,是與現代世界接軌的傳統,是以天下為己任的傳統,是歷久彌新、不信邪、敢走自己的路的傳統。我們絕不妄自尊大,更無需自我較勁、妄自菲薄。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文化是有機整體,所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難以做到的。這種說法不無道理,但卻過於悲觀。毛澤東同志強調對傳統文化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那麼,如何判斷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要點有三:一看是否有利於人的發展、社會的發展;二看是否有利於社會和諧穩定,三看是否符合人類文明共識。例如“二十四孝”,在今天絕對不可以不加區別地宣揚,“埋兒奉母”,發生在今天不是“孝”,而是刑事犯罪。除了這些明顯的封建糟粕,還有一些借傳統文化熱而借屍還魂的落後的習慣和意識,這些都應被我們視為糟粕而加以摒棄。

  近百餘年來,中國志士仁人無日不在為使傳統走出窠臼而苦鬥,中國共產黨人也一直在探索一條以傳統為基石、以中華復興為目標的道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既是傳統的復興,又是全新的開辟。這就叫繼承弘揚,同時這就叫創新發展。

  文化建設有它的複雜性、細致性與長期性,不能簡單化、片面化,更不能急躁突進。現在我們還存在著將傳統文化的弘揚形式化、皮毛化、消費化、口號化、表演化、煽情化、賣點化、圈地化、搶灘化的苗頭。在文化自信問題上,傳統與現代、普及與提高、學習與消化、嘆賞與揚棄、繼承與發展,須相得益彰、互補互證、不可偏廢。我們期待的是更多的針對文化課題的認真分析、討論、推敲,期待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各個方面入手,把文化自信與提高我們的文化學養結合起來。

  我希望當今有識之士共議文化,弄清中華傳統文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本思路與基本取向,弄通中華智慧與中華謀略的特色,打通傳統文化與五四新文化,與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關係,還要結合實際工作,結合教育事業,更上一層樓,提升我們的文化事業與文化生活水準,提升我們的理論思考分析辨別能力,使我們的文化生產、文化消費、文化積澱、文化品格、文化精神不但得到推動與鼓舞,更得到豐富與提升,從而讓我們文質彬彬,從容自信!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