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王海良:大國協調格局下 兩岸關係新建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22 00:29:48


 
  中國的根本是中華。中華是中國國名的本體,因為它是中華民族的本名。這種辨識法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可以找到無數例證:美國、英國、法國、日本、泰國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英文乃至其他外文中,這些國家的名稱都強調那個“根本”。美國強調的是America, United States是聯邦的代稱,相當於共和國一詞;英國離不開Britain, United Kingdom則是1921年才改用的;法國現在是第五共和國治下,經歷了五個共和國卻改變不了法蘭西;日本的正式名稱是日本,日本國則是中文譯名添加了“國”字,不管是帝國時代還是戰後60多年來,日本一直叫作日本,國際場合聽到和看到的日本名稱都是Japan;泰國叫泰王國,即使沒有國王了,改為共和國,還是泰國。可見,一個國家的本體是至高無上的、不可改變的、不可替代的。如此,我們便不難理解為什麼在聯合國及其所屬機構如安理會,成員國席位牌上的國名多用本名而少用全稱。也真正理解了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重返聯合國時,聯合國秘書處徵求意見,是用全稱還是用本名,中國政府答覆說用本名,從那以後一直都在用China。

  就統一後的中國的名稱來說,早在十多年前,筆者就曾在內部刊物《亞太論壇》上發文提出,兩岸最終實現統一的話,國名可以改為“統一中華共和國”,因為“中華共和國”的英文與“中華民國”一致,而只用“中國”怕台灣方面不接受。“統一中華共和國”的英文可以是Reunited Republic of China。現在看來,如果不追求一個帶共和國字眼的國名,更好的辦法是用“大中國”,英文為Great China。英國就一向用大不列顛,雖然英倫三島較之中國小多了。用“大中國”取代“中國”,可以表示不是原來的中國,是增大了的中國,是因為台灣與大陸的統一而變強大了的中國。但是,這只是名稱,名稱好處理,名稱後面的實質就不好處理了,我們今天遭遇的障礙即在於實質。

  兩岸的問題實質上是地位問題,是地位之爭的問題。雖說名不正則言不順,但名可以正言可以順,實卻不易變。兩岸如不能真正解決實的問題即地位之爭的問題,還是要兜圈子走彎路,坎坎坷坷跌跌撞撞下去的。我們能不爭名,能否也不爭實,即不爭地位?兩岸一定要走出主權的怪圈——兩岸各擁有主權,但因為是特殊關係,可以如何如何。這還不如兩岸主權重疊論來得乾脆。在筆者看來,只要不跨越兩岸各有主權這一“兩國論”立場,再怎麼談政治互信都沒有意義。

  “一中”內涵的核心由“國”轉到“族”,無論在兩岸之間還是在台灣內部,都可能產生正面作用和有益效果。共產黨和國民黨之間,從來沒有民族之爭,所爭的是政權,即建立什麼樣的國家及其制度。國民黨與民進黨沒有制度之爭,是否有民族之爭呢?其實也沒有。如果站在民族的高度上,超越“國”字的局限,兩黨之間還是有共同點的,因而是有討論空間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