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廈大教授陳動:對“一個中國框架”的解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23 00:20:23


 
  就目前而言,大陸內部也有很多主張,尚未形成共同的意見;台灣方面也是如此,藍綠之間、各陣營內部,都有不同聲音。所以應該要更多地開展探討,以往的意見和此次和平論壇提出的意見,都可以作為兩岸學界進一步討論的參考。

  個人認為,凡是不違背“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具體方案,都是我們可以考慮的。

  二、包容性問題

  此次和平論壇,台灣學者對於“一中框架”提出包容性問題,主要是涉及台灣參加國際活動問題。例如,台灣參加TPP是否需要大陸同意,台灣可否參加國際組織,在INGO中台灣是否可以用“中華民國”的名稱?等等。(18)

  大陸學者對此有一些回應,如:

  1、劉國深提出,“在結束敵對狀態後,雙方在無須以主權國家身份參與的國際場合,可以通過兩岸協商,以各自方便的名義同時參與國際活動”;(在國際組織中)“大陸方面可以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國際影響力主動為台灣民眾代言”;“‘一中框架’的政治立場得到台灣各界正式認可後,兩岸可通過平等務實協商,照顧彼此需求和關切,妥善處理兩岸民間團體或個人參與國際非政府組織及民間場合的活動,避免爭議,合作共贏”;(19)

  2、全國台灣研究會嚴峻認為,“在參與國際NGO組織上,兩岸雙方都淡化政治色彩:在參與國際IGO組織上,兩岸在都表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的基礎上,重點協商實力(power)客觀上不對等與權利(right)邏輯上不平等之間的關係,以及相關國際組織規則的剛性程度與兩岸對其可能改變的彈性範圍問題”;(20)

  3、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修春萍則強調,“謹守非政府組織相關活動的非政治化。兩岸雙方都應謹守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基本規則,不在國際場合及活動中夾帶超出非政府組織功能的政治因素,以符合非政府組織的功能性、公益性特點,將非政府組織的活動單純化”。(21)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