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黃金大米疑似曾在山東濟寧進行成人試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17 09:31:42  


 
  在中國兩次試驗?

  黃金大米人道主義委員會的回覆資料中稱,先後在中國進行過兩次試驗,一次成人一次兒童

  記者日前查閱黃金大米人道主義委員會的網站,發現登載有黃金大米做過的所有試驗,其中注明有兩項在中國進行的:“在一小群中國兒童用氘標記的黃金大米進行喂養試驗是非常成功的”、“在中國進行的成人喂養試驗是為了測試脂肪在飲食中的影響”。

  9月9日,記者以普通質詢者的身份給該組織發函,希望了解在中國進行的兩次黃金大米喂養試驗詳情。“黃金大米人道主義委員會”行政秘書兼黃金大米工程負責人Adrian Dubock回覆了名為“黃金大米在中國喂養試驗的協議、流程與結果”的資料。稱該資料選自2009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一次學術會議報告。資料上有湯光文和蔭士安的署名。

  資料稱美國塔夫茨大學在中國先後進行兩次黃金大米喂養試驗,試驗標注地為山東和湖南。試驗時間、方式和具體受試人群,資料未有提及。資料強調“我們相信黃金大米是安全的、其維生素價值對人類貢獻巨大”。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此前公布的情況,湯光文負責的“兒童植物類胡蘿蔔素維生素A當量研究”項目,通過了美國塔夫茨大學和浙江省醫學科學院倫理審查委員會的審查。項目內容是研究菠菜、黃金大米和β-胡蘿蔔素膠囊中的胡蘿蔔素在兒童中的吸收和轉化成維生素A的效率。該項目中方負責人是浙江省醫學科學院的王茵,蔭士安以浙江省醫學科學院客座研究員身份作為協助研究者參與。中國疾控中心稱與此試驗無關,“營養食品所沒有與該課題合作各方簽訂合作協議”。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蔭士安與湯光文曾於2007年7月在一篇公開發表的博士論文上作為指導教師共同署名,該論文標題為“植物來源β-胡蘿蔔素在人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的效率研究”,論文稱在山東濟寧選取三個村莊進行人體喂養試驗,所用氘標記的菠菜也是湯光文從美國攜帶。此試驗是否是黃金大米人道主義委員會提到的在中國的成人試驗,尚不知。

  曾進行過倫理審查

  浙江醫學科學院承認曾對黃金大米試驗審核,不過該試驗未在期限內進行

  9月7日,浙江醫學科學院公布對“湖南試驗”的初步核查結果,承認曾為黃金大米試驗提供倫理審查,但稱該項目並未在獲准的期限內進行。

  該院稱,2003年11月3日,王茵向浙江醫學科學院倫理委員會提交了項目申請和相關文件。倫理委員會於當年11月29日作出了審查意見“請嚴格按照研究方案認真實施……”

  根據Adrian Dubock提供的資料,意見中沒有對時間做限制。意見中還允許“出於一些不可預期的因素,可將該項研究的試驗地點遷移到其他地區”。

  不過醫學科學院稱對時間有具體規定。2004年8月浙江醫學科學院與塔夫茨大學簽署合作協議,批准項目實施時間為2004年3月1日到2005年2月28日,試驗地為浙江省仙居縣。

  浙江醫學科學院稱,2004年該項目在仙居縣只進行了菠菜和β-胡蘿蔔素膠囊轉化成維生素A的試驗,未涉及黃金大米。據院方向王茵了解,可能是因當時黃金大米的量很小,項目沒進行下去。該項目隨後於2008年5月至6月間在湖南展開。

  浙江醫學科學院稱,2008年5月20日曾向北京海關出具了同意湯光文博士攜帶用於試驗的菠菜和胡蘿蔔樣品的證明,但從未出具過進口“黃金大米”的證明。

  王茵則稱,合作項目具體實施過程中她並不在湖南現場,對於項目是否使用黃金大米,一概“不知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