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論壇:梁振英如何平衡經濟民生
http://www.CRNTT.com   2012-04-27 00:17:04


 
  下半場:如何評價新特首政綱中的經濟、民生政策?怎樣解決香港經濟加速與內地融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何永謙:我想先回應一下李鉅威教授剛才講的觀點。政府福利開支為何增加,首先要了解我們的特殊歷史背景。香港社會保障制度未全面建立起來,在世界富裕城市中獨一無二。二戰之後英國下令所有殖民地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唯獨香港沒有做,直到70年代香港才建立公援制度。至於生果金制度,當年70嵗以上的人口很少,隨著平均壽命的增長,開支才大幅增加。香港社會保障開支每年才270億,去年GDP18000億,也就是說,社會保障開支只佔百分之一點多,在國際上屬於偏低的。香港每天約有150個新移民,其中百分之十幾來港後加入低收入家庭,但八成半不屬於悲情家庭。香港的貧窮人口,主要是單身老人或老年夫婦,這跟近年年輕人減少跟老人同住有關。

  我要強調的是,現在政府有足夠的資源處理民生問題,因為近年來三項稅收大幅增加,令政府財政豐裕。其中最大一塊是利得稅,2003年前利得稅每年不超過400億,2012年卻達到1100多億;薪俸稅,2003年前好的年頭不超過300億,2012年有500多億;印花稅,2003年前經濟好時才200億,去年卻500多億。這三項稅收加起來都超過2000億,差不多足夠支付政府的整體的經濟開支,還未計算政府賣地等其他方面的收入。

  至於怎樣才能通過經濟增長提高港人的收入,是值得關注的問題,今天希望多聽聽各位專家的意見。

  陳坤耀:香港不能縮小貧富差距,不能提高人民收入,諸多問題跟土地有關。市場多餘的利潤大多沒有用來給人才加薪,卻集中到土地擁有者身上。

  香港沒有優質就業的另一個原因,是教育政策和科技政策,完全跟不上時代。我們已經做到沒有人因為沒錢上不了大學,但我希望以後能夠做到別因為有人沒錢而得不到優質的學前和基礎教育。能不能有優質就業,不是讀不讀大學的問題,而在於3-9嵗孩子的教育,是否有錢決定了這個年紀的孩子能否接受優質的學前和基礎教育。

  另外,香港只有0.76%的GDP投放在R&D(研發),這當中多為大學的研究費用,真正投放在工業上的研發費用接近零,實在少得可憐。台灣在研發方面投入接近GDP的3%,內地都有1.76%。沒有技術支持,怎麼可能有優質就業?

  蔣麗芸:我關心青年如何向上流動的問題。以前機會多,勤奮可以出頭,比如我的財富就不是靠父親得來,而是靠自己在內地做生意,我碰上好的時機,當年生意容易做。但如今整個社會創造財富的機會減少了。

  香港需要發展高增值的工業。梁振英的經濟政綱裡講到:“工業生產是科技創新的應用,科技發展是工業提升的助力。欠科技創新的工業發展難以持久,與工業生產割裂了的科技創新也缺乏根本。”這使我想起香港的應用科技研究院,他們500多個員工其中不少是博士,發明、專利已經有一兩百個,可以只賣了9項,問題出在沒有廠家跟他們合作。香港並不缺乏為工業服務的部門,比如工業貿易署、生產力促進局、四大商會等,都是為廠家服務的,但是可惜未能整合資源,政府應該認真研究一下問題所在,給需要的工業提供政策上的支持,發展高增值的工業。新一屆政府其實並不難做,雖說低民望上任,但是現任政府民望更低,老百姓很容易滿足,新政府只要大刀濶斧做兩三件事情,民望很容易提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