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首批政府新聞發言人有19位從不發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22 10:07:19  


 
  “第一步就是要讓他們開口。”史安斌的最大目標是把台下這些學員腦子裡固有的官場理念: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沉默是金、言多必失……打成捆,扔出去。

  當時的課程設置共五個模塊:領導講方針政策;專家講新聞傳播理論和策略;資深記者白岩鬆、敬一丹等還有國外媒體從業者講記者和新聞發言人之間如何互動;資深發言人,如孔泉和劉建超等傳授經驗;最後是模擬演練,由記者提問,新聞發言人回答,專家點評。精挑細選的學員加之強大的師資,被稱為新聞發布的國家隊。
當時班裡比較活躍的有武和平、王旭明、毛群安。同他們相比,王勇平給史安斌留下的印象並不深,只是“見人愛微笑”。

  “你們從事的是一項有風險的職業。”史安斌告訴學生。

  帶著老師的這句話,“黃埔一期”們經歷了各不相同的仕途人生。

  低調轉崗 不打官腔成為個性

  新聞發言人的“個性”指的不是脾氣性格,而是作為官員的新聞發言人,在記者面前直抒胸臆,說話時不打官腔。

  “黃埔一期”有“二王”,即教育部的王旭明和鐵道部的王勇平,被歸類到“有個性”的新聞發言人之列。

  強調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而在新聞發布會上拋出“大學生養豬論”;宣傳國家資助困難學生政策拋出“媒體無知論”;批範跑跑“人可以不崇高,但不可以無恥”,王旭明發布新聞時,自己也成了新聞。

  對此,王旭明認為,他希望把枯燥的政策轉化成一個大眾流行的文化形態說出來。“在這些引發媒體嘩然的背後,國家的政策實現了更大範圍的宣傳。”

  王勇平擅長詩歌散文寫作並愛好書法,“他是溫和的、文雅的,幾乎不發脾氣”,一名與王勇平相識的鐵路人士說。常與他接觸的記者也多有類似評價,日常採訪遭圍堵,他會答完記者最後一個問題。截至動車事故發布會之前,王勇平給人最深的印象是“和善”。

  風格迥異,卻被歸為一類,他們的老師史安斌認為民間所稱的新聞發言人的“個性”指的不是脾氣性格,而是作為官員的新聞發言人,在記者面前直抒胸臆,說話時不打官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