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是否感受到經濟復甦,歸根結底取決於他們在經濟復甦過程中是否獲益。即便隨著經濟復甦進程的推進,自動解決了上述的主觀感受滯後問題、經濟復甦非均衡問題,全球化模式問題,但如果GDP蛋糕分配嚴重不公平、嚴重不均衡,那些沒有分享到經濟成長的成果、實際收入沒有增長的民眾仍然會對經濟成長沒有感覺。而且,經濟成長的成果分配越不公平、越不均衡,對經濟成長沒有感受的人會越多。
台灣民眾絕大多數是受雇用的工薪階層。以工業與服務業受雇員工每人每月平均經常性薪資而言,從2001年至2010年,十年來僅增加4.89%。而同一期間的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卻上漲了9.62%,台灣人均GDP與人均所得卻分別增長了28.8%及31.4%。足見十年來台灣受雇員工的實質薪資是下降的,也足見當前台灣社會所得分配的不均。另據台灣“財稅資料中心”統計,1998年,最富有的5%與最窮的5%的平均所得相差32倍,11年後,這項所得差距已擴大至66倍。台灣社會所得分配不公平造成工薪階層實際收入的下降,這些工薪階層對當前的台灣經濟復甦當然就難有感覺了。
(作者是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