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日本右翼的思想傳統與組織流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8 00:17:50  


  中評社北京1月18日電/《文化縱橫》刊載作者劉檸的文章,分析日本右翼的思想傳統與組織流變,全文如下:

  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隨著日本泡沫經濟的崩潰,經濟持續低迷,日本在國際社會中經濟地位的削弱,卻促使其在其他國際事務上以高調姿態的形式變相出現,不能不令人眩惑於其所謂“普通國家”化的華麗轉身。於是,日本“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社會右傾化”,乃至“警惕軍國主義複活苗頭”等輿論開始明顯增強。與此同時,經濟蕭條的長期化,使此前有效支撐日本社會的政治、經濟系統運轉失靈。隨著基於新自由主義的制度改革的深入,社會流動性呈上升趨勢。而那些陷於被過剩的流動性帶來的不安中的人們,出於某種自我保護的弱者本能心態,又在政治上與新保守主義同調,更加劇了日本社會的右傾化。

  在這個過程中,“右翼”成了一個被媒體反覆提及的關鍵詞,對其作為“增量”的趨勢性描述,常常被作為判斷日本社會右傾、保守化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如此判斷在社會學、政治學上成立與否,另當別論。到底何為“右翼”,它從何而來,呈何種生態,政治訴求是什麼,發展走向如何,等等,對這些問題從來少有提及,更鮮見理性、認真的學理性檢討。充斥耳邊的,淨是“保守”、“民族主義”、“民粹”、“右傾”等便易而空洞的道德批判和價值判斷,其本來面目反而有在話語泡沫中湮沒無形的危險。

  右翼思想的起源
 
  在從幕末到所謂“大東亞戰爭”終結的近百年中,右翼思想對日本的國家道路確實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那麼,究竟什麼是“右翼”呢?日本三省堂出版的權威的《戰後史大事典》關於右翼的定義是:“一般指極端的國家主義,但很難下明確的定義。源於法國革命時期,當時從議長的角度看,右手一側是保守的吉倫特黨,故對於革命來說,右翼被視為反革命或反動。可以被稱為近代革命的反命題。後來,左翼被看作是代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右翼與之相對,代表為帝國主義權力服務的勢力,如法西斯即被看成廣義的右翼。”這是對一般意義上的右翼的定義。這裡,右翼的概念擴大到思潮或思想,即“主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