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日本右翼的思想傳統與組織流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8 00:17:50  


 
  形形色色的右翼

  日本右翼,不同的團體,政治訴求不同,形成時期各異,組織結構、行為方式也不盡相同,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很難作“一勺燴”式的概括。如果打破縱向時間關係,從組織特征出發,大體說來,大致可分為觀念右翼、組織右翼、行動右翼及“新右翼”。前三者為戰前就已然存在的傳統右翼,“新右翼”為戰後70年代出現的新生代。不同的右翼之間,不排除組織上的承襲、交叉,也不乏內訌與相互的攻訐、批判。但作為影響日本政治的一股極端保守勢力,由於其組織、動員方式的准軍事化色彩及行動的暴力化傾向,雖然受到包括執政者在內的主流社會的警惕,但影響力始終存在。這與“右翼”作為一種民間組織及社會思潮,其思想特征及部分政治訴求與社會底層人們的精神狀態有相當程度的契合是分不開的。它對政治及社會政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改憲,二是排外。

  擇其要而言之,日本右翼的譜系大致分為:戰前,玄洋社—黑龍會—革新右翼-原理日本社;戰後,盾之會、一水會等“新右翼”。

  作為日本右翼的鼻祖,“玄洋社”由1878年成立的“向陽社”改稱、發展而來,其靈魂人物為右翼的宗師頭山滿(1855~1944年)。其成立的規約有三條:擁戴皇室、熱愛日本、堅決維護人民的權利。

  第一條不僅是玄洋社的最基本原則,也是所有日本右翼最重要的原則立場。第三條中的“人民的權利”原為“人民的主權”,後被警察指出該措詞與“天皇的大權”相抵觸,於是改為“權利”。第二條的“熱愛日本”是有明確政治訴求的:因為玄洋社成立時,日本國內正圍繞列強強加的不平等條約進行艱苦的鬥爭,這條的宗旨是在“熱愛日本”的口號下強調“國權”,維護日本的國際地位。明治維新後,由於受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影響,日本在亞洲各國中率先意識到這一問題,出於其維護自身“國權”的需要,玄洋社也以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和民族獨立的支持者面目出現,客觀上對後者有積極作用。這也是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人與頭山滿等東洋右翼活動家一度過從甚密,並接受後者政治資助的主要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