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社台北論壇:五都選舉的前景與變數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0-09-28 00:20:31


 
  謝大寧:李登輝的影響範圍高度遞減

  我也認為大家第一輪發言的時候過度誇張李登輝的影響力。如果大家還記得以前民調的結果,在李登輝那個時代,30歲到50歲這個年齡段的人支持李的比率是最低的,現在10年過去了,這批人已經長到40到60歲了;然後年輕的20到30歲這批選民,沒有聽過李登輝的事。也就是說,整個選民結構已經改變,李登輝能夠影響的範圍是高度遞減。同樣,省籍問題也在快速遞減當中。

  小黨沒有發揮空間

  在親民黨的問題上,我認為,在台灣現在的選舉裡,小黨的角色真的沒有空間;對親民黨來講,只是存活的問題吧!還想有一點籌碼,如此而已。因為他政黨的特色完全拉不出來了,再加上現在普遍選舉的結構,根本沒有給小黨任何的存續空間。所以,選民以投給親民黨來教訓馬英九的可能性也不大。

  國民黨可能席次維持現狀但得票率可能下降

  我覺得比較重要的是得票率對整個態勢的影響。基本上到現在為止,最可能的選舉結果是3比2,國民黨維持領先,可是在得票率上是某種形式國民黨慘勝的結果。上一次三合一地方選舉結果,國民黨只掉一席宜蘭,可是得票率變成47%比45%。這種情況,我覺得很有可能在這次五都選舉裡複製。也就是說,藍3綠2,可是得票率拉近。

  得票率拉近的原因意味著,深藍的人與派系人物在某種程度上教訓馬英九,當然這兩個教訓是不太一樣的意義。深藍教訓馬是不滿意兩岸政策,可是我剛剛也講,如果民進黨持續打ECFA議題的話,這批人會回流,這等於在幫國民黨的忙把這批深藍的人催回來;如果不再打ECFA,而是繼續去批判馬傾中,抽象性的批判倒也算了。

  所以在我看來,深藍的人對馬的態度,從賴幸媛當“陸委會主委”開始,對馬已經高度失望,背後就是對當年李登輝某些情感性因素的轉嫁。其實現在賴幸媛某種形象上來看已經比較好了,因為李登輝已經選擇了蔡英文,放棄賴幸媛,對賴來說,在藍軍內部反而是一個正數。不論如何,深藍的人覺得馬英九,套句大陸的話來講就是“不地道”,就是你太討好綠色,是造成深藍的人不願意出來投票的主要原因,但是我看這次ECFA的整個過程,真的讓這批人覺得,還是照顧一下馬英九比較有利,至少到目前為止的效應是如此。至於派系的因素,主要還是馬和派系隔膜的問題,派系在乎的是利益,或者是一些感情上的兄弟義氣,可是這兩方面都是馬的“弱點”,因此如果沒有足夠強的其他動員力量,派系的參與意願恐怕不會太高,這當然會影響得票率。

  所以我的判斷是,國民黨在席次上還是會勝,但是得票率下降,形成慘勝的局面;兩邊實力的拉近,當然也會繃緊2012的神經。

  如果真的發生這樣的狀況(國民黨得票率下降),我的解讀是,馬英九在兩岸政策上面會愈走愈謹慎、愈走愈保守。

  至於會不會發生綠3藍2的情況,以現在來說,要論斷說沒有這種可能性出現的預言似乎太早了一點。以選民結構來講,如果民進黨的策略還是持續繃緊兩岸議題,我覺得發生這種機率的可能性就不大,除非民進黨鎖定地方議題,再加上天災因素,挑戰馬的執政能力,那倒是有可能的,有可能造成民進黨3、國民黨2,或者民進黨4、國民黨1的狀況。這要看個別狀況,特別是下半年有沒有一些天災的因素,我還是認為這恐怕是選舉當中最大的變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