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長三角規劃意味中國經濟五分之一定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5 16:23:49  


  中評社北京6月5日電/考察“長三角”從一個地域概念到一個經濟概念的前世今生,你會發現這是一個不斷突圍的過程。

  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市長聯席會議負責人胡雅龍在得知國務院正式批准長三角規劃的消息後說道:“長三角區域規劃,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終於落地了。這說明長三角在中國發展中的地位太重要了。”

  5月24日,國家發改委傳出消息,國務院已正式批准實施長三角區域規劃,明確了長三角的區域戰略定位和8個方面的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長三角將努力建設成為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示範區、改革創新的引領區、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國際化發展的先導區。

天生一個長三角

  新華網報道,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柳永《望海潮》

  北宋詞人柳永年少時,從家鄉福建崇安到開封應試。在杭州勾留些許時日,曾揮筆寫下這闕《望海潮》。宋代文人羅大經在《鶴林玉露》里說,因為柳永在詞里描寫了富裕繁華的江南,而引起金主完顔亮對宋朝的覬覦。“此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羅大經此說,尚難有史實佐證,只可聊備一說。但所謂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繁華也會遭人覬覦,則史之鑿鑿,古今皆然。

  長三角城市群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而來。據歷史學家考證,早在商代末期,長三角作為斷發文身之地出現了第一座城市,城址在如今江蘇省的常熟市。令今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不知為何,在當時的中原地區的人看來,這裡是蠻夷之地。收錄在《尚書》中的《禹貢》,大概是我國現存的最早一篇土壤學專著。在這篇僅有1193字的文章中,將長三角片區的國土列為下下等,在整個國家土壤中肥力最差。

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獲國務院批准

  而縱然是“下下等”的土地,仍不斷有新的城市在長三角這塊土地上產生。從戰國時期起算,此後大約經過1000年,到公元400年寧波築城,加上之前的蘇州、揚州、越城(南京),長三角城市群的最初格局大體形成。

  城市群是城市現代發展意義上的概念,主要是伴隨科學技術進步,工業文明興盛,經濟活動的聯繫度越來越緊密而自然產生。通常來說,在一定區域內,有一個或數個中心城市,圍繞這些城市在空間上分布著相當密度的中小城市,規模巨大,產業集聚度極高,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較高,經濟社會活動聯繫密切,能優勢互補。在交通節點上具有無與倫比的區位優勢。

  上海在所有長三角城市中,由於天賜的優良區域位置,是當之無愧的皇冠上的明珠。它的地理位置恰好處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點,長江出黑,在“T”形交叉點上。一橫是海岸線,一竪正是長江。因為江,它可以迅速深入中國廣袤的腹地。因為海,它能迅速與世界建立聯繫。作為樞紐的上海,在承傳起合之間,漸成珠玉。

  上海如是,長三角何嘗不如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