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5日電/國務院日前正式批准實施《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了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的戰略定位,即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中心、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到2015年,長三角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到2020年,力爭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人民網報道,這是我國第一個跨省份的區域規劃,也是2008年以來國務院批准的第18個區域發展規劃。相關專家表示,《規劃》將為長三角地區帶來產業布局和資源配置方面的優勢,而這一區域的產業升級和轉移,也將產生帶動沿江、輻射南北的巨大效應。
戰略地位最重要
長三角可帶動沿江、輻射南北
近年來,我國區域規劃密集出台。自2008年12月31日珠三角規劃獲批以來,海西經濟區、黃河三角洲、海南旅遊島、井岡山等17個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先後獲批。僅2009年一年批復的規劃就等於之前四年的總和,所涉範圍囊括了我國大部分地區。
而在眾多區域規劃中,長三角無疑具有最重要的戰略地位,也最具引領作用。“與以往的區域規劃不同,長三角的地位非常重要。”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區域經濟學家徐逢賢教授介紹,這一地區人才高度密集,且具有優越的地理優勢,對於經濟的協調作用明顯。長三角地區的高度發達將帶動整個長江流域經濟,進而向南北輻射。
長三角地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區域面積21.07萬平方公里,區域GDP占我國GDP總量的24%,是我國經濟和產業最發達的地區,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地區。
徐逢賢介紹,目前長三角地區的年人均GDP已達到2.4萬元人民幣。根據《規劃》,該地區到2020年,人均GDP將達到1萬美元,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成為名副其實的發達地區。
獲資源優先配置權
長三角“王者歸來”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長三角地區面臨著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緩解資源環境約束、著力推進改革攻堅等方面的繁重任務,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規劃》的實施有利於這一地區進一步消除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近年來,海西等沿海區域規劃相繼公布,一直是沿海經濟發展領軍者的長三角發展速度漸緩,此番《規劃》出台,這一傳統領軍者將“王者歸來”。
徐逢賢認為,《規劃》的發布和實施具有極強的指導作用,將帶來長三角地區一系列的發展機遇。首先,目標明確後,高科技項目將會被優先引向這一地區,一批對世界市場具有影響力的項目將會在長三角地區布局;第二,《規劃》作為中央的重要指導思想,將會促使每個省和城市積極制定相關配套措施;第三,《規劃》提出了國際化原則,地方根據這一原則引導和促進企業“走出去”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強;第四,在一系列重要的發展目標確定之後,能源供給等也將會向這一地區優先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