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長三角規劃意味中國經濟五分之一定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5 16:23:49  


 
“星期日工程師”——最初的經濟輻射

  “沿海地區要加快對外開放,使這個擁有兩億人口的廣大地帶較快地發展起來,從而帶動內地更好地發展,這是一個事關大局的問題。內地要顧全這個大局。反過來,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來幫助內地發展,這也是一個大局。那時候沿海也要服從這個大局。”

  ——鄧小平

  一些專家認為,長三角從一個純地域概念躍升為區域經濟體,濫觴於20世紀80年代初。1982年12月22日,國務院發出《關於成立上海經濟區和山西能源基地規劃辦公室的通知》,決定由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杭州、嘉興、湖州、寧波、紹興等10個城市組成上海經濟區,以上海為中心,地域範圍為長江三角洲,成為以地理空間為特征的長三角經濟區概念的最早雛形。

  1985年2月,中央、國務院批轉了《長江、珠江三角洲和閩南廈漳泉三角地區座談會紀要》,指出,“應該開放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進而陸續開放遼東半島、膠東半島,北起大連港,南至北海市,構成一個對外開放的經濟地帶。”長江三角洲自此正式辟為經濟開放區。

  但僅過了3年,國家計委發出“計辦廳(1988)120號”文件,通知“撤銷國務院上海經濟區規劃辦公室”。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勃興,市場經濟在長三角地區已經深得民心,滬蘇浙地區民間經濟合作已非一紙文件所能束縛。民間不斷出現了多種形式的聯營,鄉鎮企業亦如雨後春笋般湧現,對原有的計劃經濟體制形成突破,地方活力得到釋放。

  “星期日工程師”正是彼時一個獨特的現象。在上海、南京和杭州大型國有工廠裡的工程師,紛紛利用周末放假時間到鄉鎮企業傳授技術,順便掙取“外快”。這些“星期日工程師”中,有的是普通技術人員,有的還是技術工人。他們中的一些人在大城市的廠裡並不顯得如何重要,可是一到聯營廠就成了搶手人才。聯營廠把他們當財神供著、敬著,原因就是長三角各地鄉鎮聯營廠多達2000多家。這麼多的鄉鎮聯營廠,有無數的技術問題等待他們參與解決。

  “我們公司能有今天,離不開當年的‘星期日工程師’。”杭州蕭山的亞太機電集團董事長黃來興告訴記者。在去年,亞太集團麾下的亞太股份成功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在黃來興看來,當年類似亞太這樣的聯營廠和工程師到底有多少,確切數據現在已很難統計,也不可能統計。但縱然時過境遷,“星期日工程師”獨特的貢獻卻長久地印刻在這一代企業家的腦海里。

  這也是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對周邊地區經濟的最初輻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