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國際人才爭奪 中國需作戰略抉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25 08:43:05  


 
  “趕超的秘密不在別處,而是在人才資源優先開發與超前投資上。”王通訊說,世界各國發展的軌跡表明,誰搶占了人才培養、吸引和發展的制高點,誰就贏得了未來。 

  搶奪“搖籃中的人才”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方興未艾。人才戰爭愈演愈烈,大學甚至中小學校也逐漸成為“戰場”。 

  劉艶軍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系2010屆畢業生。在微軟、騰訊公司實習期間表現優異的劉艶軍,2009年年底,拿到了一家知名跨國企業的offer。劉艶軍還參加了李開複創新工廠的筆試,並被正式錄用。近年來,像劉艶軍這樣的高科技“青苗人才”,早被各跨國公司視為“搖籃中的人才”,從而廣為爭奪。 

  美國IBM公司於2005年宣布在中國啟動“人才孵化計劃”。該計劃主要是與中國最頂尖的一些大學如北大、清華、上海交大等合作,每年挑選10多名軟件和工商管理方面的頂尖學生在IBM中國研究中心做項目開發,費用和設備均由IBM提供。 

  比爾.蓋茨每次來中國都要到清華、上海交大等高校與學生座談,物色選拔人才。座談的結果是:僅微軟總部,就有100多名清華畢業的研究生在此服務。 

  相比企業對高校優秀人才的爭奪,美國人的“英特爾獎”(前身是號稱“小諾貝爾獎”的“西屋獎”),則像人才收割機,在全球中學生中找出優異的“苗子”。 

  中國的學生有這樣一種共識:進入全球頂尖名校並留美發展的一條捷徑是,參加“西屋獎”比賽並取得好名次。在這項比賽的獲獎者中,有27人後來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5人獲諾貝爾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