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綠營媒體制衡台灣政局 有多大力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09 00:40:19  


 
  台灣的媒體環境與各種無形壓力

  但是我們放在2008年這個時間點來看,我們期待的媒體自由、多樣性環境,沒有變得更好。原因有幾個:

  第一個是誰擁用這些媒體,因為媒體,特別是那報紙和電視台,是高度資本密集的產業,並不是一般的政黨或個人可以輕易跨越門檻。台灣媒體歷史上所形成的偏藍結構,在短時間之內不會改善。

  第二個是政府有媒體監理權。監理權有很多面向,因為我自己做過“新聞局長”,可以跟大家報告。監理權其實包括了像發給執照的權利。而每次遇到執照審查前夕,很多的電視台,就會變得比較乖。所謂比較乖,就是不敢對執政者有太多的批判,這個權力是看不到的,但是監理權是很巨大的權利。而我們的監理機構,其實還沒有建立一套真正客觀的裁決規則,所以政治權力被濫用的機會還是很大。

  監理權還有媒體營運的監理,它有很多行政處罰的權利。這對很多媒體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威脅。這不止是新聞,包括廣告、綜藝節目、戲劇節目,甚至連廣告的表現方式、戲劇的手法、是不是能夠做置入性行銷等等,政府有權介入管理。我認為,監理權也是構成廣電媒體的政治傾向的一個壓力來源。

  第三個是金融或稅務機關的壓力,這也是看不到的。媒體的資金壓力一向很大。因為,廣電產業的資產一般是不夠的,它的價值在於營運價值,所以金融機構在放款授信的時候,常常需要營運計劃的說明,這個貸款案才能完成,拿得到貸款與否也是一個無形的壓力。

  第四個壓力是廣告主的壓力。經濟不景氣的時代,台灣各電視台的廣告,最多的時候,有三成是政府和公營事業的廣告,這都是無形的壓力。一年當中電視廣告的金額,過去大概有四百五十億左右,假如因為經濟減少三成,減少總數約一百三十億元,平均每個電視台的廣告衰退值非常高。所以政府廣告變得很重要。政府的廣告,政府的媒體標案,各式各樣的政府行銷計劃,都可以對於媒體形成無形的壓力。

  經營媒體並不容易

  在台灣,要經營電視台,其實有很大的困難,可是,如果從小媒體出發,還是有很多的空間。比如說,網路媒體現在的穿透性很強,一篇有意義的報導,或者一則有價值的評論,常常可以在網路上產生巨大的迴響。

  坦白說,經營一家報社、一份雜誌,或一個電視台,對綠營來說,是很沉重的負擔,以目前相對弱勢的政治生態,廣告主刊登廣告的意願也會大幅下降,籌資不易。

  我認為,呂秀蓮的“玉山午報”是一個很有勇氣的計劃,所謂綠營經營媒體其實都只是“論壇”,而非一個大眾化的傳播平台。在台灣,許多中小型的廣播電台,成為綠營輿論競相運用的利器,這也是台灣媒體生態一個特殊的景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