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台灣農產品銷陸大有可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08 08:55:53  


兩岸農業的互補性很強,大陸在中、低端農產品市場上具有優勢,台灣則在熱帶果蔬、優質育種等高端產品方面優勢突出。
  中評社台北6月8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7日的社評說,正當大陸採購團紛紛來台之際,台灣“農委會”日前主動出擊,將邀請二十位大陸大型通路商採購部門主管,組成農產品“踩線團”,於九月來台,除了深入了解生產程序,也希望建立固定供銷模式。 

  兩岸農產品貿易在兩岸相繼加入WTO後,台灣出口到中國的農產品從一九九五年的五百八十一萬美金,逐年穩定地上升到二00四年的二億九千一百萬美金,佔台灣農產品出口總值的百分之八點二一,大陸出口到台灣的農產品則受到過去十年台灣經成長波動及兩岸政治關係變化的影響,各年變化並不穩定,但總在二億六千二百美金到五億一百萬美金間,佔台灣農產品進口總金額的百分之三點六七到百分之五點六六。 

  社評說,在國民黨前主席連戰訪問大陸之後,大陸相繼釋出優惠台灣水果進口的訊息,先是將台灣產水果輸入大陸的種類,由原來的十二種增加為十八種;繼而又宣布對台輸入十五種水果給予零關稅優惠。台灣水果輸往大陸的數量因而快速成長。據統計,出口至大陸的台灣農產品自九十一年的六千六百四十萬美元,至九十七年增為四億三千零七十四萬美元,成長六點五倍,其中生鮮水果由七萬美元增加至一百九十六萬美元;同時,在二00七年台灣農產品總出口額中,大陸(包括香港)市場所占的比例為百分之二十五點六五,已取代日本成為台灣農產品的最大出口市場;二00八年北京奧運時,台灣的芒果、鳳梨、芭樂及楊桃等四項水果,更被選為奧運水果。 

  毫無疑問,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自二00五年以來日益活躍和熱絡,主要是大陸方面採取積極措施擴大台灣農產在大陸市場的銷售,其次,隨著大陸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大陸消費者對相對於高質量、高價格的台灣農產品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加,促使台灣農產品在大陸的銷售市場逐漸壯大,這對與其他貿易夥伴農產品貿易成長停滯的台灣,當然格外重要。 

  特別是以往台灣農產品出口大陸所遭遇的主要問題,包括運輸成本過高、缺乏出口保險的避險機制、出口通路不足、產地證明與仿冒問題等,在兩岸關係和緩之後逐漸解決。舉例來說,兩岸直航之前,影響水果、蔬菜銷售的最大問題就是運輸和保鮮,台灣小量進入大陸市場的農產品多須轉經第三地,時間長、成本高、風險大,但在直航之後,不只運輸時間縮短一半,而且也降低損耗率,導致成本與價格下降,這對台灣的農民當然十分有利。 

  鑒於台灣的農特產等都走精品路線,水果價格是大陸當地的四到五倍,大陸自然希望台灣水果能有衛生證明,因此九月將會安排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的認證過程,請大陸通路商來看生產程序,日後銷到大陸的水果,也計劃貼上吉園圃認證標章,使台灣品牌的優質產品廣為大陸認知,這對未來台灣水果輸往大陸必然有正面作用。 

  社評說,總之,兩岸農業的互補性很強,大陸在中、低端農產品市場上具有優勢,台灣則在熱帶果蔬、優質育種等高端產品方面優勢突出。台灣農產品銷往大陸越來越多,而大陸農產品輸往台灣則始終維持進口農產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六 ,足見沒有大陸農產品傾銷的問題,台灣的農民還要繼續受民進黨的蠱惑嗎?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