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奸人堅”對電影文化的深刻啟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05 10:47:41  


  中評社香港6月5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奸人堅’對電影文化的深刻啟示”的社評說,老演員石堅昨日以九六高齡在伊利沙伯醫院病逝。老成凋謝本人生規律,無需感傷,但又一位前輩藝人的離去,卻令人對當前本港演藝界和電影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狀況感慨良多,並應該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社評表示,港人社會近年愛講“集體回憶”,一句“奸人堅”可以令絕大部分中老年市民都發出會心微笑;演奸人、歹角而能夠成為“大家”,成為現實生活中壞人的“代名詞”,石堅的演藝生涯也可謂無憾矣。

  社評稱,昨日石堅病逝消息傳出後,演藝界人士紛表悼念,市民大眾深感關注,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署理局長蘇錦樑也代表政府向其家人致唁。而各方悼惜之情,其實不僅是對石堅個人的懷念,更是對以“奸人堅”作為代表人物之一的整個港產粵語片輝煌時期的終結而感到傷感,更對曾經為市民生活帶來歡樂、希望和正氣的本土特色文化走向衰落而感到可惜。

  一個“奸人堅”,為何可以稱霸影壇五十載而不墜?一位並非靚仔或主角的甘草綠葉演員,為何可以長時間受到同業敬重和觀眾喜愛?這裡面實在大有“學問”。

  觀眾喜歡看石堅,是因為在《黃飛鴻》系列影片中,無論“奸人堅”如何逞兇作惡、詭計多端,最後都一定會敗在“黃師傅”腳下,而每當“奸人堅”打敗落荒而逃時,銀幕下的觀眾都會看得哈哈大笑。當年這一類所謂“七日鮮”的粵語片,儘管製作成本低廉,甚至有點粗製濫造,但影片主題都是鮮明的,邪一定不能勝正,幹壞事不會有好結果,傳達給觀眾的是黑白分明、善惡有別的清楚訊息。更重要的是,這些影片,對當時的香港社會產生了正面的推動作用,多少胼手胝足、日捱夜捱的小市民從中得到歡樂,受到感動,從而看到人生的目標和生活的希望。

  反觀近年一些港產片,製作成本不菲,但片中再沒有“奸人堅”,再沒有真假善惡,好人壞人面目模糊、“蛇鼠一窩”,試問這樣的作品又怎能對社會產生激勵人心的作用,又怎能推動一個良好的本土文化的建立和發展?觀眾眼睛確是雪亮的,久而久之,這類所謂“無厘頭”電影已再難吸引觀眾的興趣,買票進場的人越來越少,曾經雄霸整個東南亞的港產電影業走向今日式微的局面也是意料中事了。

  同樣,石堅作為一位“大配角”演員,從來沒有因為自己不是主角而口出怨言,他努力工作,用心演好每一個角色,同是“奸人”而有不同的“奸樣”,不會“千人一面”;而銀幕下的石堅,更是“好人堅”一名,生活作風正派,樂於扶掖後進,近年業界團體曾向他頒發終生成就獎項,在榮譽面前,石堅表現仍然謙遜,且對觀眾沒有忘記他表示欣慰和感激。此種謙厚作風,對比今日為成名而不擇手段、走紅亦不知自愛的影圈年輕一代,實在是很令人感慨。

  社評指出,石堅以及和他同時期的粵語片一代演員大多已從人生舞台上“淡出”,他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值得社會好好珍惜;今天,特區政府正在大力推動電影和本土創意產業文化,日前剛成立“創意辦公室”,但真正的本土文化只能建基於生活,來源於對廣大民眾生活的真正關懷、了解和熱愛,來自對社會道德價值觀的正面建設,而不可能來自其他捷徑或“辦公室”。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