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專家憶首顆氫彈研發 法總統為落後於中國拍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9 11:10:06  



  -擇日:一年中“良辰吉日”並不多 

  其實早在1966年12月28日,中國就進行了氫彈的原理試驗,不過當時只對外宣稱“我國又成功進行了一次新的核子試驗。” 

  李鷹翔說,氫彈爆炸的日子在科學家快馬加鞭的工作下被一再提前,“周總理曾提出力爭在1968年進行氫彈裝置試驗,科學家把這一時間提前了,聶榮臻元帥提出爭取在1967年國慶日前完成,又被科學家提前了。科學家搞的實在太快。” 

  氫彈爆炸的具體日期如何選擇?李鷹翔說,其中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天氣。因為高原的天氣變化無常,一年當中找到適宜的“良辰吉日”並不容易。“因為是由飛機空投氫彈,所以首先要考慮天氣是否適宜飛機飛行,另外高原風沙天氣多,也不能因為風沙影響了投彈的視野。當時的氣象設備雖說比不上現在的,但它還是能精確地推算出哪一天的天氣最適宜。” 

  空投:忘記投彈爆炸遲了20分鐘

  1967年6月17日空投試驗當日,還出現了一段小插曲。7時40分,執行空投任務的駕駛員徐克江機組已經起飛,按預定計劃應于8時整進行氫彈空爆試驗。8時左右,飛機的轟鳴聲由遠及近接近目標,人們都屏住呼吸翹首以盼。 

  李鷹翔告訴記者,因為爆炸威力非常大,飛機投下氫彈後需要立即飛離該區域,否則有被氫彈的巨大衝擊波衝擊的危險。可8時整,空投氫彈的飛機到達預定空域,卻沒有投下氫彈,拐了個彎飛走了。“怎麼回事?”親臨指揮中心的聶榮臻元帥
問,空軍指揮員報告說:“飛行員操作中少了一個動作,請求再飛一圈。” 

  過了20分鐘,轟-6飛機再次飛臨預定空域,在預定高度,投下了中國第一顆全當量氫彈,氫彈爆炸產生的巨大火光儼然又一顆太陽。 

  多年之後,這架飛機上負責投彈的第一領航員孫福長回憶說,少的這一個動作就是“忘了按自動投擲器”。他說,由於執行的任務萬分重要,心情比較緊張,他在心中還一直默念毛主席語錄,影響了注意力,所以飛臨指定區域時忘了按下自動投擲器。 

  氫彈基地解密

  金銀灘下一個秘密藏了20年

  對氫彈和原子彈的問題,所有參與者都知道它的絕密性,直到第一顆氫彈爆炸20年後的1987年,這些秘密才逐漸揭開面紗。今年4月28日,隨著核基地地下指揮中心正式對外開放,青海的金銀灘草原和一個名為221廠的基地才逐漸走進公眾的視線。

  保密:孩子以為爸爸是挖煤的

  “可以說氫彈研製的保密工作是滴水不漏。”李鷹翔告訴記者,還在原子彈和氫彈理論準備的同時,遠在青海金銀灘草原,一個名為221廠的基地已經開始建設。 

  221基地是我國第一個核武器工廠。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都是從221基地研製組裝後運往西部試驗場的。1958年,有關部門組成了研究基地選址小組,先後在四川、甘肅、青海三省選點。最後經過比較,選址小組還是覺得青海省海晏縣的金銀灘草原較為合適,並且易於移民。1963年前後,生產和實驗部門先後遷往青海研究基地。1964年上半年,北京核武器研究所的其餘部分也先後遷往青海。至此,我國第一支核武器研究力量就都集中到了青海221基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