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軍官交鋒敏感話題 雙方軍事戰略成焦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8 14:07:11  


  中評社香港6月18日電/應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邀請,6月3日,日本中青年軍官研修團一行12人於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12天的訪問。

  國際先驅導報報道,在北京期間,研修團分別在中國軍事科學院和中國國際戰略學會與中國同行們進行了兩場交流,內容涉及中國國防政策、日美同盟、中日東海問題以及軍隊管理、人才培養等各個方面。儘管觀點不盡相同,但交流中,雙方均坦誠相見,對於敏感問題亦不避諱。

  雙方軍事戰略成焦點

  中國的防禦性國防政策是日本自衛隊軍官的興趣點之一。“中國提出‘積極防禦’戰略,但由於中國的軍事戰略並不十分公開,因此有人認為中國在‘積極防禦’的同時,會‘先發制人’,您如何看?”日本海軍少校前田達直截了當地問道。

  對此,中方軍事專家趙丕研究員表示: “前一陣美國國防部公佈了中國軍力情況的最新年度報告,將中國的‘積極防禦’政策和‘先發制人’劃等號令我們非常吃驚。‘先發制人’戰略由美國現任總統布什首先提出,屬於反恐戰略的一部分,而中國的國防政策是防禦型,不會主動出擊,更不會先發制人。美國在軍力報告中將二者劃等號是錯誤的,這是對中國國防政策的誤讀。”

  “那麼,對於日美軍事同盟,中方有何看法?”日方繼續發問。

  “日美軍事同盟由雙邊逐步擴大至周邊,並欲拓展到全球,合作範圍逐步擴大。如果真能促進世界和平,我們無可非議;若是與臺灣問題有所關聯,我們堅決反對。”江新鳳研究員如是說。

  日方避談F-22作戰意圖  

  “據報道,日本最近打算從美國進口F-22隱形戰鬥機,請問目的何在?目前進展如何?”來自軍事科學院的一位軍官發問。

  研修團團長、空軍上校行本雄司表示:“我也看到了相關報道,目前還沒有最終決定。由於有預算制約,可能還會在不同型號之間作比較。現在,日本擁有的F-4戰鬥機已經接近更新換代的時期了。” 

  “隱形戰鬥機主要用於進攻,日本自稱是專守防衛國家,進口進攻性很強的飛機的作戰意圖是什麼?對象是誰?”中方軍官追問。

  行本的回答似乎打起了“太極拳”:“日本沒有攻擊意圖,不會先發制人,始終堅持專守防衛。至於選擇戰鬥機,會考慮很多種類,有很多基準,因此選擇也很多……”

  爭論東海問題氣氛緊張

  在中日東海問題上,中國國防大學的一位軍官提出疑問:“中日在東海專屬經濟區劃界上存在分歧,日方的飛機、軍艦經常出現在爭議水域,甚至越過日方自己提出的‘中間線’,中方對此比較擔憂,雙方是否有在軍事層面建立機制的可能,雙方共同維護東海穩定?”

  這個建議得到了身為日本海洋政策研究會會長的秋山昌廣的贊同:“建議很好,雙方需要這一機制。”不過,秋山並沒有作進一步解釋,而是借機闡述了日方單方面的所謂“中間線”主張。

  一位多次參加中日交流的中國軍官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東海問題、釣魚島問題常常是雙方爭論的焦點,討論到關鍵時刻“氣氛一度緊張”。

  不過,“一般不會到面紅耳赤的地步,畢竟大家都不是問題的決策者,通過把各自的立場、觀點擺到桌面上來坦率地談,雙方能夠多一些理解,起到增信釋疑的作用。”這位軍官說。

  為改善中日關係發揮作用

  在談及“如何看待對方軍人形象”這一相對輕鬆的話題時,有意思的是,中方認為日本同行“言語不多、較為拘謹”;日方對中方同行的評價則是“紀律嚴明、較容易接觸”。

  秋山昌廣表示,近十年來幾乎每年都有訪華機會,對中國軍人的印象也發生很大改變。“最初幾年訪華時,中國軍人發言幾乎都是統一口徑,現在則可以坦率地交換意見,表達自己的看法,這一變化非常明顯。”秋山也坦承,相對于日中軍人之間“順暢、開誠佈公”的交流,一些日本人對於中國的國防政策還有隔閡,“心存戒備”。

  中國國際戰略學會會長熊光楷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中日中青年軍官交流專案開展7年來,在兩國政治關係處在困難狀態的情況下,依然持續展開,具有積極意義,對於改善和發展中日關係、增進相互瞭解,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