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不看“洋指標” 中國大學會否迎來“退榜潮”
http://www.CRNTT.com   2022-04-29 13:56:04


 
自我評估、品牌建設是破局關鍵

  拒絕國際排名後,拿什麼評價一所高校辦學的優劣?公衆又該如何建立對高校的認知?

  “我們首先應該建立學術自信。”周光禮說,相較於學術日趨衰落的歐洲,東亞的學術活躍度已有所趕超。目前世界學術的中心在美國,次中心在歐洲,但東亞地區正在成為另一個世界學術次中心。

  “我國完全有能力制定自身的教育標准,而非被國際排名牽著鼻子走。如今的‘雙一流’建設擺脫了‘洋指標’,主要遵循‘四個面向’,在具體操作上,主要強調服務國家戰略,如是否拿到國家重大項目、國家重大獎項,有沒有國家重大平台等,就是恢複學術自信的一種表現。”周光禮補充道。

  在國內高校排行榜陷入造假、買榜等口誅筆伐聲中,人們把目光投向了政府或帶有政府委托性質的第三方機構,但這樣的機構同樣難免有直接或間接的資源綁定。因此,“最佳的評估主體是高校自身”。周光禮說。

  在他看來,評估由外部轉向內部,將是高校評價的未來趨勢。基於“自我問責”的學科國際評估將成為“雙一流”建設高校主要評估形式。學科國際評估可以分為兩部分——文獻計量的評估可以委托第三方機構,定性的同行評估可以邀請國際上若幹名該領域的頂級專家,組成考察團,讓他們在考察中發現問題形成報告。“只有經由這種以‘找問題、做診斷、促發展’為特點的外部評估,高校才會主動暴露缺點,這才是更有價值的評估。”

  然而,目前,我國尚未形成制度化的學科外部評估,上述學科國際評估也只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的部分學科有所嘗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