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不看“洋指標” 中國大學會否迎來“退榜潮”
http://www.CRNTT.com   2022-04-29 13:56:04


 
  正因如此,在第二輪“雙一流”建設中,教育部改變了此前參考國外寬口徑學科的方式,而是依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發布的學科目錄,由此也就出現了部分高校在第二輪“雙一流”建設中更換學科名稱的現象。

  必須引起注意的是,“國際排行榜大都偏重理工科。對於我國兩類高校并不‘不友好’,一是以文科為主打的高校,二是行業院校。”周川告訴《中國科學報》。

  周光禮以文科為例指出,曾有學者研究中國作者在境外刊物上發表研究中國問題的論文,最後發現這類論文的學術含量普遍不高,翻譯成中文基本上不够國內期刊發表水平。這讓高校更加看不到文科專業國際排名的希望,也成為近年來高校對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大量裁撤的原因之一。

  “由此產生兩個嚴重的後果,一是大學的社會引領能力大大弱化,大學已很難站在道德高度引領社會、批判社會;二是大學立德樹人能力大大弱化,諸多大學面臨一個共同問題,即德育普遍邊緣化。大學的組織目標、管理制度、評價體系均不能支撑大學德育。”周光禮遺憾地說。

  行業院校也正在被排行榜“去特色化”。行業院校主要按行業的實際需求,而非純學術邏輯辦學。“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行業需求的項目,很多并不能以論文呈現,有些甚至不能公開。”周川指出,大學排行榜普遍忽視社會服務指標項,國內外很多排行榜中的所謂社會服務,實際仍與學術聲譽聯系在一起。

  在諸多學科中,最能體現排行榜指標的是生命科學與醫學。為了提高排名,曾有一所行業特色明顯的“雙一流”大學欲與某著名醫科大學合并,程序走到了最後一步才被國家叫停。但僅在第一輪“雙一流”建設周期,我國通過合并三甲醫院等形式新成立醫學院的高校就達40多所。

  還有一類大學與排行榜的關系很微妙。席酉民舉例,香港和內地個別新型研究型大學,短時間在排行榜上躍升至世界一流大學行列。其快速發展的重要策略,就是以超高薪資從世界各地聘請高產出頂尖科研人才,快速實現大學國際排名的躍遷。“如果說成功,我認為也只能算一半,即研究上的快速進步。當今時代大學面臨轉型升級,不僅要有傑出的科研,還要對教育面向未來的轉型有所貢獻。”周川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