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不看“洋指標” 中國大學會否迎來“退榜潮”
http://www.CRNTT.com   2022-04-29 13:56:04


 
  目前,涉及高教領域的排行榜有十餘個,主要的國際排行榜有四個,分別是英國泰晤士世界大學排行榜(以下簡稱泰晤士)、英國QS世界大學排行榜(以下簡稱QS)、美國U.S.News世界大學排行榜(以下簡稱U.S.News)、中國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以下簡稱軟科)。此外,美國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排名也很有影響力。其中,泰晤士、QS、U.S.News等需要高校報名并提供數據。

  排名的本質是什麼?

  在蘇州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周川看來,評價高校的育人、科研、社會服務工作極其複雜。“國際排行榜無一例外,最強調的是科研,尤其是高被引論文。只拿少數簡單的指標衡量一所大學,本就是一葉障目的行為。”

  在排行榜的邏輯下,論文成為了高校橫向比較中最重要的指標。有媒體統計,軟科的排名權重較為平均,教師獲獎、高被引科學家、N&S(Nature和Science)論文和國際論文指標均占20%;QS更注重學術聲譽;泰晤士注重教學、研究、論文引用等,均占30%;U.S.News有關論文指標的占比達30%~47.5%。愛思唯爾、科睿唯安甚至專門針對中國學者設計高被引排行榜,所雇傭的員工也都是中國人。

  “簡單靠量化排名,難以真實反映大學水平。”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席酉民舉例,一名學者發表10篇論文且引用率高,另一名學者多年間未發表論文,但一鳴驚人,數年後再發論文,水平達諾貝爾獎級別,究竟誰的水平高?另外,大學的教育理念、學風等又如何用數字准確衡量?

  “校內外、內行與外行之間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對稱,排名會通過簡單指標幫大衆大體了解高校水平,這為排行榜創造了生存空間,不了解的人把它當真,了解的人不把它當回事兒。”席酉民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