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空城
逐步升級的緬北戰爭讓盛景不複往昔。在雲南那邦,接近七成的商鋪緊閉著鐵門,對岸的緬甸拉咱也已成空城,留下來的卻大多是中國商人。
蔡俊奇也常會想起往日的好光景。2006年,他隨父親由福建來到那邦,穿行在莽莽叢林中的人群與車流,讓這個少年感覺像“回到了家鄉”。
雲南盈江那邦鎮鄰近拉咱市,與緬甸第三大城市密支那及緬北貿易重鎮八莫的距離也都只有九十餘公里,出境9公里就可到達橫跨緬甸全境的史迪威公路……獨特的區位優勢,讓盈江縣這個歷史最短、面積最小的小鎮,擁有了“邊陲明珠”的美譽,最多時每天有數萬人雲集於此。
十餘年間,那邦鎮由一個一橫一竪兩條小街構成的村子,發展為常住人口近兩千、進出口貿易額占全縣份額80%左右的商貿重鎮。商客由全國蜂擁而來,滿載著寶石、木材、香蕉等而去。
2008年以後,香蕉種植經濟更成為那邦與克欽兩地新的財富來源。那巴回憶,最鼎盛時,那邦鎮狹窄的街道上,停著上千輛拉香蕉的卡車,宛若一個黃色的海洋。
然而,逐步升級的緬北戰爭讓盛景不複往昔。2013年1月15日,南方周末記者來到那邦鎮。陽光很好,數條主幹道上卻見不到多少行人,取而代之的是數十名騎著摩托車的持槍特警。
在那邦邊檢站,也很難見到大型車輛往來,沒有通行證的緬甸邊民被嚴格禁止進入。
整個小鎮突然陷入沉靜——接近七成的商鋪緊閉著鐵門,零星營業的小店裡,也很少能見到顧客,無奈的店主們匯集在一起,打起了紙牌或麻將。
南方周末記者隨機走訪了近30家店鋪,調查顯示:無論是珠寶行、賭石店,或是百貨商店、餐館,半月來的銷售額都降低了一半。蔡俊奇在那邦鎮及拉咱市兩地都開了商行,售賣玉石及手機,10天來的銷售額卻不足百元。
唯一免受打擊的是幾家小旅店:持有證件的緬甸平民來此避難,常是四五個人擠在一間房裡。
長達半月裡,不時傳來的炮聲仍敲打著這個小鎮,居住在那邦的人們慢慢習慣,不再慌張,神色也變得平靜。只有一些住在拉咱市的緬甸居民,白天會帶著證件與竹席,越過邊檢站,睡在大街上,以躲避未知的炸彈。
數以萬計無法辦理通行證的緬甸平民,則被禁止通過關卡,只能去往難民營,或是逃往深山。
穿過緬甸拉咱口岸30公里,是中國人的香蕉地。蔡俊奇的父親蔡金平,每天都在此絕望地守候。因為戰爭,他現在只能雇到一半的工人,而他需要以身作則下地勞動,才能勸服驚恐不安的緬甸工人留下。
更讓他困擾的,則是如何把成熟的香蕉運回中國。過去,這裡曾是投資的天堂,在緬甸境內投資種植香蕉的華商就有兩百餘人。
2010年,緬甸中央政府與克欽邦發生衝突,拉咱口岸被封,“香蕉客”們損失慘重。他的1000畝香蕉大都爛在了地裡。今年戰亂不知何時結束,三百多萬的投資眼看又將泡湯。
來自盈江縣的中國司機李運龍,則計劃著“逃離那邦”。過去,他每個月能掙6000元,客人有一半是緬甸商人。自從2011年戰亂後,過關做生意的緬甸人越來越少,自己每月的收入也降到了2000。懷揣同樣念頭的,還有李運龍的二十餘位同鄉。
河岸對面,緬甸拉咱市也陷入相同的困境。據蔡俊奇介紹,拉咱市曾有五百餘家店鋪,如今僅剩下50家,90%是中國人在堅守。
張勝其是緬甸民間組織“滇緬難民協助會”的負責人。據他介紹,1月14日深夜,拉咱市平民已陸續撤離,許多人收拾行李,也不斷有軍事物資和士兵在轉移。
數十年間,拉咱由只有五戶人家的村落,發展為克欽獨立軍最重要的經貿口岸和收入來源。張勝其不由感到悲哀:“拉咱曾被稱作玉石之城,現在卻已是一座空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