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朝鮮戰爭期間 中朝高層關係內幕(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16 10:01:14  


 
  彭德懷接著根據毛澤東來電的意見指出:由仁川至襄陽線以北,全部海岸警戒和後方維持交通,由志願軍負責。人民軍4個軍團約12萬人已有兩個月休息,歸你們自己指揮,照你們的願望繼續向南前進。美軍果如你們想象的那樣退出朝鮮,我當慶祝朝鮮解放萬歲,如美軍不退走,志願軍按預定計劃南進作戰。

  在這種情況下,金日成只得表示,人民軍還沒有準備好,元氣也未恢復,不能單獨前進,承認確有速勝情緒,並勉強同意志願軍休整兩個月。最後,雙方決定召開兩軍高級幹部聯席會議,交流經驗,統一思想。

  “真理在彭德懷同志手裏”

  斯大林得知中朝之間在軍事指揮上的爭論後,曾在一封電報中說,“中國志願軍的領導是正確的”,“毫無疑義,真理在彭德懷同志手里”,稱贊彭以那樣劣勢的裝備打敗了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帝國主義,是當代天才的軍事家。斯大林還批評蘇聯大使不懂軍事,不准他再干擾彭德懷的指揮。

  此時,毛澤東也致電金日成表達自己的想法,他認為,在敵人準備繼續抵抗的情況下,“我們必須進行充分的準備,才能繼續作戰。不然,我們就會重犯朝鮮軍隊1950年6月至9月所犯過的錯誤”。“中朝兩國同志必須耐下心來,進行必要的準備”。

  這樣,在1951年1月16-18日再次與彭德懷會晤時,金日成表示朝鮮人民軍單獨南進是帶有冒險性的,朝鮮勞動黨政治局經過討論,認為中方提出的為了今後更好地實施進攻,而必須利用兩個月時間進行休整的建議是正確的。然而,金日成心中的不滿是可以想象的。

  從軍事角度講,彭德懷的主張當然是實事求是和有充分依據的,而朝鮮領導人一廂情願的情緒,顯然是受到其政治考慮和其他因素影響。不過,這裡需要補充說明的是,中朝之間的這種分歧,只是在軍事策略方面持有不同主張,而從總的戰略方針來看,北京同平壤、莫斯科是一致的,都主張通過軍事手段或軍事壓力把聯合國軍隊趕出朝鮮半島,以徹底解決朝鮮問題。(來源:新聞午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