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朝鮮戰爭期間 中朝高層關係內幕(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16 10:01:14  


 
  5、關於停戰談判簽字時機問題

  朝方因締結停戰協定對中方有所不滿

  第五次戰役以後,中國方面也感到戰爭難以繼續下去了。1951年5月下旬,在毛澤東的主持下中共中央召開會議,定下了“邊談邊打,爭取談判解決問題”的方針。毛澤東隨後請金日成於6月3日抵達北京進行商議。斯大林也來電表示,“我們認為,現在停戰是件好事”。

  據蘇聯大使觀察,“朝鮮領導人對於停戰談判有些戒心,儘管他們沒有公開和直接地表達出來”。金日成從北京回來後十分沮喪,認為蘇聯在聯合國的代表馬立克6月23日呼籲停戰談判的發言“是中國力圖達到停戰和擺脫援助朝鮮這一負擔的最明顯的表示”,甚至在馬立克發表聲明後的幾天里,北朝鮮的報界以及其他宣傳機關對此都“沒進行詳細的解釋,也沒發表任何評論文章”。雖然朝鮮領導人後來也“認識到了締結停戰協定在軍事和政治上的必要性”,但他們認為中國代表團(主要是其負責人李克農)為能達成停戰協定而對美國人過分寬容和讓步,同時也抱怨中國人在談判過程中沒及時、充分地聽取朝鮮代表的意見。

  特別是當7月27日毛澤東通知金日成,如果美國人堅持將現有的前線作為分界線的話,那麼中國人認為可以向美國人作出讓步時,金日成表示了極大的不滿。他立即答覆說,“這種讓步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意味著對朝鮮的“嚴重的政治打擊”。金日成甚至對樸憲永說:“我寧願在沒有中國人的幫助下繼續進行戰爭,也不願意作這種讓步。”

  後來因美國代表在分界線問題上提出了過分要求,並在談判區進行挑釁,中方表現出強硬立場,朝鮮人的情緒才有所好轉。不過,蘇聯大使注意到,“最近朝鮮人對中國人的態度明顯地冷淡了,朝鮮人更加堅定了依靠蘇聯的方針”。

  因戰俘問題停戰談判陷入僵局

  然而,中朝雙方對談判的態度不久便走到了自己的對立面。1952年下半年,在朝鮮戰場雙方基本取得力量平衡的同時,板門店的停戰談判卻陷入了僵局,問題竟膠著在毛澤東起初認為最容易解決的戰俘問題上。此時,毛澤東主張把戰爭繼續下去,而在和平談判問題上堅決不能讓步,但朝鮮方面卻希望接受美國的停戰條件,盡快在停戰談判協定上簽字。斯大林從蘇聯與美國對抗的全球戰略出發,再次支持了毛澤東。

  1952年2月板門店談判達成協議:在簽訂停戰協定後90天內召開相關國家的政治會議解決朝鮮問題,但在其他議程,特別戰俘問題上還有爭議。這時,朝方主張盡快結束談判,金日成還直接向毛澤東表示出“不願繼續進行戰爭”的意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