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農村金融改革: 為“三農”服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22 16:49:36  



  存量機構改革包括對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農信社和郵政儲蓄的改革。改革後的農業銀行、農發行、農信社及郵政銀行均以“農”字定位。2007年1月份召開的第三屆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吹響了新一輪金融體制改革的號角。按照會議精神,作為最後一家尚未改制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將啟動,農行改革方向為“面向三農、整體改制、商業運作、擇機上市”。“面向三農”決定了農業銀行仍要在為“三農”服務中發揮主要商業銀行的作用,成為聯結城鄉的重要金融紐帶。對於政策性銀行改革,第三屆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按照分類指導、‘一行一策’的原則進行”。面向“三農”的農業發展銀行改革還沒有提上日程,但從改革方向看,農發行除負責傳統意義上的糧棉油收購資金的發放外,還被賦予了對所有涉農產業特別是對農業產業化項目的信貸支持職能。

  對於支農主力農村信用社而言,自2003年以來改革一直持續。按照銀監會的設定,農信社的改革方向是:分期分批逐步過渡到符合現代金融企業要求的為三農服務的社區性農村銀行機構。這一定位說明農信社仍然是農村金融裏的主力金融機構,它的發展方向、發展範圍,仍然是以三農為主要服務方向。

  2007年3月20日,中國第五大銀行——郵政儲蓄銀行正式揭牌。成立郵儲銀行的初衷,是要改變以往的郵政儲蓄從農村“抽血”的現象,使資金重新返回農村地區。“面向城市社區和農村居民提供基礎金融服務,支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鄉經濟協調發展”,這一定位無疑將使郵儲銀行成為中國農村金融市場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增量機構設置是指放寬准入限制,推動成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2006年12月份,銀監會發佈《關於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按照“先試點、後推開;先中西部、後內地;先努力解決服務空白問題、後解決競爭不充分問題”的原則和步驟來推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設立,首批試點決定在四川、青海、甘肅、內蒙古、吉林、湖北6省(區)的農村地區。“低門檻、嚴監管”是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的基本原則。截至目前,已有10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核准開業,其中6家村鎮銀行、2家貸款公司和2家農村資金互助社。

  2.新一輪農村金融改革的特點

  新一輪農村金融改革具有兩大特點。其一是“創新”。目前農村金融改革已經成為全國金融體制改革的前線和實驗場。在商業銀行存款利率還處於管制狀態,“不准上浮”時,農信社的存款利率已經允許向上浮動。在外資和民營資本持股或設立商業銀行還需論證之時,農村金融市場已經完全向外資和民營資本開放。其二是走多元化道路,推動競爭性農村金融市場的形成。農村信用社目前在農村金融市場中處於壟斷地位,導致農村金融市場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種類單一,無法滿足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對金融服務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解決這個問題的出路就是要在農村塑造有適度競爭的農村金融市場。郵政儲蓄銀行從其網點分佈、業務種類等方面來看,與農村信用社的擬合程度均較高。郵政儲蓄銀行的建立可以成為一個可以與農村信用社形成良性競爭態勢的競爭主體,在滿足農村金融需求的同時,能夠啟動農村信用社的競爭意識。而這種競爭也無疑將會啟動農村金融市場,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的品質、提高服務效率。除了作為新生力量的郵儲銀行以外,按照國家政策,境內外銀行資本、產業資本、民間資本都可以到農村地區投資、收購、新設銀行業金融機構。隨著越來越多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建立,農村金融將走上多元化、充分競爭的道路。

  農村金融改革任重而道遠

  儘管新一輪農村金融改革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但由於“三農”的特質,中國農村金融改革和發展仍面臨一系列難題和問題,農村金融改革任重而道遠。

  1.如何破除“三農”經濟弱勢與金融抑制間的惡性循環,實現“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

  按照“金融抑制”理論,在許多發展中國家,金融制度和經濟發展存在“金融抑制——資本短缺——經濟落後”的惡性循環。中國農業是弱質產業,農業具有收入不確定、投資週期長、收益低的產業特性。農民是弱勢群體,多數屬於貧困階層,沒有儲蓄能力。以上問題使社會資金不可避免地、自發地由農業領域流向工業領域,由農村流向城市,由不發達地區流向發達地區,由高風險行業流向低風險行業。這就使得越是發展程度較高的行業、地區,社會資金流入越多;越是發展程度較低、對資金需求越大的地方,社會資金流入得越少,出現了所謂的“馬太效應”。而農村自身資本缺乏,持續資金流出使其資本更加不足,最終導致農村發展陷入“貧窮陷阱”。目前農村地區的金融與經濟發展就處於這種“雙抑制、雙落後”的惡性循環之中。這種金融與經濟相互抑制的現象在農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區農村普遍存在,且表現明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