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農村金融改革: 為“三農”服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22 16:49:36  



  在農村資金供給嚴重不足的同時,農村資金還存在“非農化”現象。在國有商業銀行紛紛撤出農村市場後,工、建、中行取消了在縣級分支機搆的貸款權,但是保留了吸儲的功能,所吸收的農村資金通過系統內上存轉移到了城市或經濟發達地區。在四大行中,農業銀行與“三農”最為貼近,但農業類貸款占農業銀行全部貸款的餘額由2000年的54.8%持續下降到2005年的46%。農信社在吸收農村資金的同時,也通過存放同業款(將吸收的農村存款存放其他商業銀行或上繳人民銀行)向城市分流了大量資金。農業貸款和鄉鎮企業貸款占農信社全部貸款餘額比重由2000年的77.76%,持續下降到2004年的56.43%。 

  在農村,郵政儲蓄網點數量是最多的,而其存款份額僅次於農村信用社。在成為郵政儲蓄銀行前,郵政儲蓄遵循只存不貸的制度安排,成為向城市轉移農村資金的主管道。國有商業銀行撤離農村市場後,郵政儲蓄趁機擴展市場,爭奪農村存款。但是郵政儲蓄存在只能吸收存款無法發放貸款的問題,其吸收的農村資金大部分轉存入中央銀行當地分支機搆,由央行統一使用。儘管其中會有部分資金通過支農再貸款的方式返回農村,但數量很少。2004年,郵政儲蓄新增存款及其他各類資金中,50%以上來源於縣及縣以下地區;在資金運用方面,98.63%用於同業存放和證券投資,沒有流回農村。

  2.小額信貸起步不久,尚不能滿足農戶需要。

  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在孟加拉開創和推廣小額信貸的尤努斯,小額信貸開始引起中國政府的濃厚興趣和各界的廣泛關注。事實上,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就已經出現小額信貸。中國的小額信貸發展經歷了非政府組織試驗、政府推廣和正規金融介入三個階段。20世紀8、90年代小額信貸活動全部都是國際機構和非政府組織在國內實驗開展的扶貧專案。自1998年,在中央及國務院扶貧辦的推行下,小額信貸進入政府推廣的階段。2000年,在央行的推動下,農村信用社以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的方式,開始涉入小額信貸領域,並成為農村小額信貸的主力軍。不過,農信社向農戶發放的農戶聯保貸款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並不是國際上通行意義上的小額信貸,只是正常意義上的農戶貸款。其中,前者依賴小組聯保,後者基於農戶信用評級提供授信額度,起到了緩解農戶貸款難的作用。由於不論農戶收入高低,均可以申請貸款,而且收入高的農戶可以獲得遠比低收入農戶高得多的貸款授信額度。因此以上貸款並不是特定面向貧困者的貸款。

  3.農村地區民間借貸非常活躍,非正規金融已成為資金供給的主要管道。

  在正規金融難以滿足資金需求的情況下,農民只好轉而尋求非正規金融的支持。眾多調查表明,在農村地區,非正規金融極其普遍,而且非正規金融提供的資金規模遠超正規金融。據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組織的研究報告(2001),中國農民來自非正規金融的貸款大約為來自正規信貸機構的4倍。根據國家統計局農調隊對農戶固定調查點進行的抽樣調查,2000-2003年,農民每人每年從銀行和信用社借入資金65元,通過民間借貸借入190元,分別占借入資金總量的25%和75%。

  4.農村非銀行金融服務極度匱乏。

  目前多數地區的農村正規金融機構服務範圍僅限於傳統的存、貸、匯業務。在存款方面主要是一般性儲蓄品種較多,能夠提供轉帳結算的往來帳戶、異地存取、信用卡等業務較少。農村商業性保險公司原來經營的農業保險業務,因虧損不能得到政策補償支持,被迫收縮範圍甚至取消,農村保險供給嚴重不足。2004年中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僅占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的0.35%。目前,絕大多數農村縣及縣以下沒有證券交易網點,更沒有信託投資公司、租賃公司等。

  構建滿足“三農”需求的農村金融體系

  農村金融改革和發展一直側重於供給層面,由政府主導對正規金融供給方面進行調整,卻忽視了農村金融的基本需求。經過一系列改革和調整,農村正規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服務仍嚴重短缺,對“三農”的資金供給不斷減少,農村正規金融已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掣肘因素。而非正規金融卻更貼近農戶的生產生活,更符合農村經濟發展需要,成為農村金融的主體。這一現象的出現恰恰在於農村金融改革和發展沒有從“三農”的需求角度出發,因而無法真正解決金融支農的問題。農村金融改革和發展的關鍵在於如何認識農村經濟主體發展的金融需求,從而按照或適應這種需求去設計農村金融體系。

  1.“三農”金融需求具有多樣性和差異性。

  一方面,不同需求主體的金融需求千差萬別。農戶作為農村經濟中基本的生產經營與生活消費單位,既存在生活性資金需求,還存在生產性資金需求,而增加經濟收入的強烈動機也會使其產生進一步發展(擴大生產)的資金需求。此外,從事種、養殖業的農戶由於承擔較大的風險相應產生農業保險需求,部分資金富裕的農戶還會產生證券、基金以及國債等投資需求。就農村企業來看,除了存在生產資金需求、短期流動資金需求和擴大生產規模的投資資金需求外,還需要異地匯兌結算、短期證券投資等金融服務。鄉鎮政府和村級組織的金融需求主要是為了解決農業擴大再生產所需的水利設施、交通建設、農業技術改造項目以及文化教育和衛生問題的資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