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愚:中國對三農提供資金血脈嚴重不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24 15:00:51  


  中評社香港4月24日電/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經濟師李若愚在即將出版的《中國評論》5月號撰文指出,從目前農村金融的績效來看,對“三農”提供資金的“血脈”嚴重不通。

  文章認爲,在國家傾力支援“三農”,推動新農村建設的同時,已有的正規金融服務體系不僅沒有對“三農”輸血,反而從羸弱的“三農”不斷“抽血”。

  相對于國家金融的發展主流,農村金融已被邊緣化。這種局面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由1997年開始的商業銀行市場化改革而引起的。此外,政策性金融的缺位和農信社的“一農難支三農”,也是造成農村正規金融供給短缺的重要原因:

  ——農村正規信貸供給嚴重短缺,農村資金存在“非農化”現象。
  ——小額信貸起步不久,尚不能滿足農戶需要。
  ——農村地區民間借貸非常活躍,非正規金融已成為資金供給的主要管道。
  ——農村非銀行金融服務極度匱乏。

  文章指出,農村金融改革和發展的關鍵在於如何認識農村經濟主體發展的金融需求,從而按照或適應這種需求去設計農村金融體系。

  首先,“三農”金融需求具有多樣性和差異性。

  其次,農村資金需求具有小額、短期、零散的特點。

  最後,農業資金需求有擴大、多元化趨勢。

  文章最後指出,以創新為特點的新一輪農村金融改革已展開:

  ——新一輪農村金融改革已推出的政策措施。
  ——新一輪農村金融改革的兩大特點是“創新”和走多元化道路,推動競爭性農村金融市場的形成。

  由於“三農”的特質,中國農村金融改革和發展仍面臨一系列難題和問題,農村金融改革任重而道遠:

  ——如何破除“三農”經濟弱勢與金融抑制間的惡性循環,實現“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
  ——建立健全農村信用擔保機構,化解信貸支農與貸款風險擴大之間的矛盾。
  ——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也是農村金融改革必須面對的問題 。
  ——正確處理非正規金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