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國海軍護航1周年回顧 軍事專家尹卓作詳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5 14:52:46  


中國海軍護航編隊。(資料圖)
  首次護航派最強艦艇 3+1模式保證戰鬥水平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新華訪談。 

  尹卓:大家好,非常高興和大家在新華網見面。 

  主持人:我們看到護航派出的都是近幾年來下水的新型艦艇,這是不是意味著對新型艦艇的重要考驗呢?   

  尹卓:你這個話說得很有道理。這次護航,特別是遠洋護航是我們首次離開祖國8000公里以外的遠航長時間護航,而每次護航一個編隊的每一個批次大概在海外要待四個多月的時間,再加上來往路上時間就更長了,一般行程都在幾萬海里以上,這對我們的各種裝備都是非常嚴峻和現實的考驗。所以我們一開始選擇的是比較大型的,像第一批去的171都是大型的驅逐艦。為什麼一開始選擇大型艦艇呢?因為我們對亞丁灣和索馬里附近海域的情況不太了解,艦艇在這個海域活動得比較少。除了個別到各個國家互訪的時候,另外我們環球航行曾經經過這些海域。 

  但是隨著艦員、艦長的更換對這個海域熟悉的人並不多。所以到這個地方我們情況不了解,對天候情況也不了解,不知道風浪的情況,因為風浪的情況牽扯著直升機的工作情況,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先派一些大型艦艇去,我們剛去的時候是兩條驅逐艦,兩條驅逐艦在這個地方航行噸位都在五、六千噸以上,在這個地方航行我們首先看一下試航性怎麼樣,這些艦艇的雷達設備、探測設備也是最新的,比較完備,武裝裝備也都比較好,在這個地方的安全形勢我們也不太了解。因為美國科爾號驅逐艦在那裡捱過炸,法國大型油輪在那裡也捱過炸。所以在這個海域的安全形勢我們也不太了解,像恐怖主義、基地組織活動的情況我們當時也還是有些顧慮的。 

  主持人:等於我們有這些不太確定的、不知道的因素因此才派出最強的艦艇? 

  尹卓:對,我們第一批派的杜景臣他去了以後對那裡的海域、安全情況摸出了一些經驗,包括靠泊情況也都摸出了一些經驗,從第二批我們派出一條驅逐艦一條護衛艦,以後從第三批開始到第四批我們都是護衛艦了。四千噸左右的護衛艦是不是就夠了,從第二批開始就發現這個就夠了,飛機起降、直升機起降效率受的影響不大,另外跟當時的風浪也有關係。 

  從九月份以後,特別是第四批,印度洋的季風季節過了,九月份以後天候比較好了,我們就降到小一點的,直升機起降還不受影響,從第三、四批全部是護衛艦了。 

  主持人:一開始派的是大型驅逐艦,後來發現小的護衛艦就夠使了? 

  尹卓:是的。 

  主持人:我們看到尤其第一批的時候報道很密集,我們看到都是兩艘戰鬥艦一艘補給艦,這種組合有沒有很好的效果呢? 

  尹卓:從四批的情況來看,兩艘護衛艦加一艘補給艦的樣式基本可以,第四批又派了568號護衛艦去了,現在是三艘護衛艦加一艘補給艦還是可以的。我們的護航方式像伴隨護航、區域護航加上隨船護衛這三種方式。這樣兩艘艦可以做一個輪換,一艘做伴隨護航一艘可以進行休整,有時候也可以進行區域護航,如果區域護航比較忙也可以用補給艦。 

  當然,如果三艘艦就比較方便,每艘艦都不那麼累,大家不是那麼緊張。因為一級戰備的情況下基本全員在崗,不同等級的戰備有時候是最多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在崗,如果三分之一在崗其他的就可以進行輪換,進行心理、身體調整,可以休息一下,因為持續四個月的海上戰鬥執勤是很疲勞的,多一艘艦艇會使整個編隊的戰鬥水平有所保證。 

  主持人:從最初的二加一到第四批的三加一都是一個很好的人性化的調整,無論對海員還是艦艇都是很有益的補充。 

  尹卓: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