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國海軍護航1周年回顧 軍事專家尹卓作詳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5 14:52:46  


 
  海軍建設堅持特色 艦艇離不了航空兵 

  主持人:從您的研究來看,海軍建設您剛才說了投入很龐大,那您認為在我國海軍建設上應該遵循哪些規律和經驗呢? 

  尹卓:規律和經驗實際上世界海軍建制有一些共同的規律,當然,還有特殊的規律,因為我們建設的是一支具有中國特色的海軍,我們不像有些國家是全球性的,所有的利益他都要靠軍事手段來維護,我們不是,我們有很多利益在全球分布,但並不是所有的利益都要用軍事手段維護,動輒動武不是我們和平外交政策的出發點。當然,我們在國際上有些通用的規律,我們信息對抗手段空機化也是國際規律,艦艇離不了航空兵,海軍艦艇要和空軍有效結合才能形成綜合的力量,有了制空權以後艦艇有能力對岸上進行突擊,有非常強的對海能力,另外還有很強的反潛能力,但是這些能力的發揮都有賴於空中對他的保護,水面艦艇對空中飛機有一定的空域能力。空中飛機是三維空間的機動,三維空間比水面多了一個維的優勢,所以把空間手段和水面手段結合起來,包括預警機、空殲機、大型巡邏機,大型海面作戰飛機,大家看我們這次受閱海軍的很多飛機都參加了,大家看得也非常清楚。 

  另外就是天基化,信息平台的天基化和空基化是非常重要的,同樣一部雷達放在艦艇上最遠不超過70公里,但是這部雷達如果放到飛機上,艦載預警機或者岸機預警機在近海活動的,它對海上目標探測、控制範圍就是它的上百倍,它的距離雖然只是它的幾十倍,因為它有一個深空優勢,上百米的高空同樣一部雷達範圍就大得多,如果把這部雷達放在航天手段上,比如近軌的航天衛星也在300公里到500公里的軌道上,雷達偵察衛星甚至可以更高一些,那雷達那控制範圍就更大了。另外現在SAR雷達分辨率有一米以下的,是可以成像的,有十公分、三十公分的。甚至有一些民用的測地衛星、資源衛星對地的公差已經到了0.5米以下,超過了很多軍用衛星了。這些探測手段到了天基平台探測範圍更大了,所以天基化、空基化是信息化的重要趨勢。另外偵察衛星實時獲取就靠中繼,天上看到離地面很遠,靠的就是中繼衛星實時把圖像傳給寬帶,中繼星傳給地面站,幾個中繼星就把全球罩下了。所以天基化手段使信息控制能力一下子就擴大了,人的視野站得高看得遠,站在太空上看比從水面上看得遠得多。 

  再有一個重大的趨勢就是水下,水下的信息網絡,水下潛艇的建設等等核動力化,目前為止這個規律還是沒有改變的,核動力化使潛艇從一種戰術手段變成了一種戰役甚至是戰略手段,潛艇地位的提高主要靠的就是核動力化。這是我們機械化建設裡的基本規律,當然,還有一個信息化就是水下對抗的重要性,現在看來是越來越重要了,網絡中繼站已經轉移到水下、水面和空中、太空,網絡中繼站是聯為一體沒有界面分別的,手段是不一樣的,但是必須要關注各個層面,只有這樣才能使信息化建設成體系地發展。這些都是屬於海軍建設的一般規律,雖然是一般規律也是普遍規律,是大家都要遵循的。當然,我們還有一些特殊規律,我們的作戰目的、軍事行動目的和別人不一樣,這是我們的特殊化。因此我們是中國特色的海軍,同時也要遵循海軍建設的一般規律,這兩者結合既關注一般規律和普遍規律同時又關注我們的特殊規律,把握得好,我們海軍建設就能多快好省向前發展。 

  主持人: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今天和尹老師聊天就暫且到這裡了,希望我們在亞丁灣的護航艦隊在今後一年或者更長時間裡的護航行動能夠圓滿、成功、安全。也希望有中國特色的中國海軍的建設能夠越來越好。 

  尹卓:謝謝你的祝願。 

  主持人:再次感謝尹老師作客新華訪談,也感謝各位網友的關注,我們下次訪談再見。 

  尹卓:謝謝大家。(來源:新華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