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東航“返航門” 民航體制痼疾一覽無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14 04:55:27  


 
三、視旅客生命爲兒戲 民航局尷尬面對返航門

1、埋單方案輕描淡寫 東航道歉難被乘客接受
  4月8日,東航終于爲“返航門”事件提出買單方案,補償標準最高只有400元/人。從當初曖昧的“天氣原因”,到羞羞答答地道歉,從輕描淡寫地坦承“有人爲因素”,再到如今的同意補償。在群情激憤下,在民航總局的直接責問下,“返航門”終究沒有成爲“老虎門”。但區區400元/人,無關痛癢,既不能讓人看到相關部門痛下革除體制積弊的决心,也不能讓肇事者傷筋動骨,從而吸取教訓,表達出的“誠意”讓人無法接受。(陝西《華商報》)

  然而,當我們靜心打量民航總局制定的相關賠償條款——《航班延誤經濟補償指導意見》,我們就會發現,最高400元/人的賠償標準,委實師出有名。這就牽扯到另一個命題,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誤達8小時以上時,相關補償却如此低廉?顯然,補償400元,不僅咎在航空公司,還錯在相關制度的不合理,這種不合理制度的背後隱匿著航空公司和乘客之間的不對等,而這種有缺陷的制度之所以能够出爐,恰恰說明制定制度之初缺乏合理的博弈。我們還注意到,《航班延誤經濟補償指導意見》由民航總局制定,這種部門主導操作法律法規的做法,難免有失衡之嫌。這是體制之弊。(河北《燕趙晚報》)

2、殺威棒打向飛行員 民航總局且慢“殺鶏儆猴”
  “返航門”事件影響惡劣,對于各種疑問,應該予以澄清。民航總局作爲監管者,應該是事實的最高“判官”,有責任徹底調查此事。目前民航總局的難題在于,如何在不影響飛行員群體的大局之下,妥善處理返航事件的當事人。同時,還需要打消公衆對于飛行安全的疑慮。(北京《中國經營報》)

  就“返航門”事件剛剛發生之後,東航還在爲如何回應舉行閉門會議時,民航總局已召開緊急會議,要求各航空公司派出專人做好飛行員的思想工作,而對此次東航事件的帶頭人,總局將給予嚴厲處罰,最高可至終身停飛。(廣東《廣州日報》)

  看起來,民航總局比航空公司爽快多了,在東航還忙著爲此事遮掩把“罷飛”說成“天氣原因所致”時,人家已經磨刀霍霍打算“殺鶏儆猴”了。不過,細究起來,民航總局的此番舉措雖能立馬奏效,能嚇唬住那些“蠢蠢欲動”的飛行員,但不是個治本的良方。東航飛行員的罷飛事件,看似極端,實則是多種矛盾激化的直接反映。對這種多層次矛盾,要細查根源,而不能指望著靠行政高壓手段迫使其臣服。

  若僅是某一個飛行員抵制飛行倒也罷了,但東航此次是14個航班集體罷飛,這就說明此事不是一個孤立的個例;再看看近期發生的類似事件,3月14日,上海航空四十余位機長同時報請病假;3月28日,東星航空11名機長集體“告假”……試問,飛行員與航空公司之間的勞資關係已緊張到何等地步?問題嚴重到如此程度,民航總局作爲行政管理者,最該做的是理清亂麻,梳理利益糾葛,而不能是忙著恫嚇某一方。(北京光明網)

3、事件影響如同空難 解决危機先要“信息解凍”
  目前,鋪天蓋地的指責讓東航總部再也坐不住了,“這起事件不亞于一次空難!”一位東航負責人評價說,“虧錢可以再賺,乘客對東航的信心丟了,一切都完了。”因爲以天氣原因來解釋“返航門”,不過一時權宜之計而已,作爲航空企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和乘客的信任。如果出了問題不是儘快讓公衆瞭解事實真相,而是回避搪塞,那如何獲取廣大乘客的信任?目前,不少乘客開始自發集體抵制東航航班,有乘客表示,“寧可貴點也要安全”。乘客的“用脚投票”,以及對東航的不信任心理,正是東航不得不領受的來自市場的最殘酷的教訓。(北京《人民日報》)

  在乘客普遍將矛頭指向飛行員的情况下,航空公司其實有很大的餘地來贏得乘客的諒解,比如說告之以實情、給予合理的補償、承諾嚴肅處置責任人、保證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等等。立場只有一個,乘客是上帝,受到不正當對待的乘客有權利在精神、物質等方面得到安撫與補償。

  但是,東航的所作所爲與人們的期望背道而馳。如果說,航空公司方面面臨著的確實是一場危機的話,他們幷不認爲這是關于乘客與公司之間的信任危機,而是公司內部管理方與飛行員之間的利益危機。正是基于這樣走形了的判斷,對于乘客的致歉顯得形式大于內容,甚至致歉本身也被當作了解决內部危機的一種工具。(湖南《瀟湘晨報》)

  返航事件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再僅僅是一起飛行事故而成爲典型的公共事件,公衆有權知曉全部真相。“返航事件”公衆危機的解除必須從“信息的解凍”開始。雖然記者最初從“深喉”處瞭解到一些有關“返航事件”的真相,但是隨著事態的發展,發現獲得真正的信息越發艱難。僅以雲南分公司爲例,此前記者曾撥打一些負責人的電話,可有的負責人關機,有的負責人接電話却拒絕任何采訪;即使到了現場,也只是面面相覷,對方的理由讓人無法接受:抱歉,一切信息以總部爲准。(湖北《長江日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