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小鷹號風波塵埃落定 中美交往是非有公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07 22:51:03  


 
三、發出强烈信號 中國外交更加自信

1、測試美國立場 中國外交手段高超
  小鷹號航母申請停靠香港,沒想到未獲批准,詭异的是,拒絕不久,中國隨即改變態度,但小鷹號則已掉頭駛向日本橫須賀港。中國外長楊潔箎說這是“一場誤會”,有趣的是,外交部發言人却糾正這項說詞,連給中美雙方一個下臺階都不肯。而美方則透過國防部召見中國駐美武官,表達了不滿。這你來我往之間,處處是外交機鋒的較量。(臺灣《聯合晚報》)

  中國拒絕小鷹號停靠香港,到底想傳達什麽不滿情緒?外界揣測很多。倒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的談話,點出了中美關係“總體進展順利”,但由于美方的“錯誤行動”,使中美關係受到“干擾和損害”。至于是哪些錯誤行動,中國不明言,但美國與一般外界觀察都心知肚明,但北京又顯然不願爲這些事真的與美國鬧翻,于是傳遞出的訊息是“整體順利”但“個案衝突”,目的仍在測試美國立場,以及表達中國態度。

  美國當然也不會在這些議題上,與中國真的杠上,于是白宮發言人“巧妙的”表示,布什主動與中國外長楊潔箎提及此事,却又說由于發言人當時不在場,不清楚是否接受楊潔箎的解釋。然而對于外傳的那些“錯誤行動”,則直接表達了“吃驚”,希望中方“澄清和說明”。

  看看這些語言,就知道外交的巧妙,全在“明知怎麽一回事”却偏偏“不說破”,即使强硬表了態,也一定預留對方回旋的餘地。何以故呢?道理很簡單,外交的目的是爲國家爭取最大利益,而非鬥氣或爭無謂面子。可以預見,這場風波會很快平息,然中美雙方一定在這次試探中,相互理解了對方的基本原則,而有可能藉由下次的其他議題,展現彼此誠意。(香港中評網)

2、幷非“心血來潮” 回敬美國對台軍售
  熟悉中美關係者都清楚,拒絕小鷹號絕非中國的“心血來潮”。在1999年美國轟炸中國駐南使館、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2002年美國當局允許台“防長”湯曜明赴美出席美台軍事會議等事件後,中國都曾拒絕美國軍艦停靠香港,成爲中方對美國嚴重傷害中國利益時的一種無聲“回敬語言”。儘管部分美國媒體此次將美方描述成一個中國决策的“受害者”,但國際分析普遍認爲事出有因,都聯繫到了美國此前幾件“對不起中國”的事,尤其是美國擬向臺灣出售9.4億美元的愛國者II型防空導彈升級系統。(法新社)

  這已是今年華盛頓第5次對台軍售,其數量和價錢雖不起眼,却是臺灣急需的殺手鐧。而且選在蓋茨訪華一回去就宣布,此前不向北京通報,無法不激怒中南海。事實上,劉建超11月29日的公開回應,也表明的確是台海風浪攔阻了航母。難怪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基廷對風波的所謂“困惑和擔憂”,被外界視爲倒打一耙。(美國《僑報》)

3、發出强烈信號 中國外交政策有變
  香港回歸中國以後,美國艦艇平均每年訪港50次,考慮到這一點,最近的事態很不同尋常,中國此次打破先外交交涉後行動的慣例,用突然方式先拒後迎“小鷹號”常規訪港,意在向美國發出清晰和强烈的信息。(美國《洛杉磯時報》)

  有專家分析,中國通過對美國軍艦采取的一系列强硬措施表現出了要在國際社會加强發言權的意志。中國外交學院黨委書記秦亞青表示:“中國今後將堅持‘韜光養晦’和‘有所作爲’這兩大外交思路,但是中國沉默、忍耐的外交風格將會有煥然一新的變化。”(韓國《東亞日報》)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中國研究專家黎安友說,“中國正用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表現其自信。就像它發射反衛星武器,其潜艇最近屏蔽‘小鷹號’航母一樣。中國軍力在發展,其經濟和外交力量在整個亞洲,乃至全世界都在增長。中國的决策者認爲,美國的决策者有時高估了美國在兩國力量對比中的優勢。于是他們發出信號:美國不應該逼人太甚,兩國關係不要過于‘一邊倒’。”美國世界安全研究所中國項目主任孔哲文也認爲,“這次事件可能會提醒美國,自己一些影響中國利益的行動會有後果,而中國將越來越有力量如此‘提醒’美國。”(美國《華盛頓觀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