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鄭永年:如何管理亞太海洋爭端

http://www.CRNTT.com   2014-12-09 10:54:09  


 
  可以預見,亞太海洋爭端不會輕易消失。對所有相關國家來說,問題是如何管理?如果演變成國家之間的公開衝突,誰都會是輸家。但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一種有效的管理是可能實現的。

  第一,相關國家要確定共同的利益。海洋安全是亞太區域的公共利益,關乎到每一個經濟體。人們經常恐懼於中國會破壞亞太海洋的穩定。但這種擔憂毫無理性。亞太海洋安全至於中國的重要性,遠遠超越其他所有國家。中國今天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大國。在未來,貿易對中國的重要性只會強化。隨著中國建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的貿易大國地位不會改變。貿易大國需要海洋安全。今天中國85%以上的海洋貿易要經過南中國海。說中國會威脅到南中國海的安全,沒有任何道理。再者,中國和亞太國家也已經形成了產業鏈,很多產品的零部件在亞洲各國生產,然後運送到中國,由中國組裝出口。亞太地區已經形成了事實上的經濟命運共同體。沒有國家會破壞海洋安全。當然,出於同樣的理由,中國也不用擔心有關國家會破壞亞太海洋安全。這種共同利益會促成亞太海洋集體安全的機制的確立。維護亞太海洋安全是所有相關國家的責任,尤其是中國和美國這樣的大國。

  其次,作為本區域的大國,中國要承擔更多和更大的責任來控制爭端,維護海洋安全。中國已經把海洋航道安全和對一些島礁的主權爭議區分開來,提出“雙軌”方案,即把航道安全和主權問題分開來談。在早期,中國對南中國海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這種分離是很大的進步,表明中國承認海洋安全是區域內國家的共同事務。不過,在控制島礁爭端方面,中國還可以做得更多。例如,中國可以再進一步採用新形式的雙邊主義,即多邊主義之內的雙邊主義。中國應當照顧到“小國恐懼於大國”這天然的事實。可以在中國-東盟的多邊構架內,進行雙邊的島礁主權談判。再者,中國也可以以更大的努力,來推動南中國海共同行為準則。中國實際上可以要求東盟管理好其成員國,而不是指責中國。一個團結的同盟對中國有利。

  其三,亞太區域中美的合作更為重要。可以預見,美國作為亞太國家的地位只會強化。中美關係不是一對簡單的雙邊關係,而是當今國際政治秩序的結構或者兩個柱子,缺一不可。哪一方出了問題,國際秩序就會倒塌下來。並且,從單純的雙邊關係來看,合作領域遠遠大於衝突的領域。一個簡單的事實是,中美之間並不存在任何直接的地緣政治衝突,很多所謂的地緣政治衝突,都發生在中國和美國的盟友之間。
亞太區域是一個開放的區域,地區事務不僅對這個區域的國家開放,也對其他國家開放。不過,中美兩國必須承擔更大的責任。這裡,中國一直所奉行的開放型區域主義值得重視。多年來,中國儘管也感受到了來自美國的壓力,但並沒有學美國去組成同盟。中國強調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夥伴關係,而非同盟關係。夥伴關係是為了解決共同面臨的問題,而同盟關係往往需要一個“敵人”。這要求美國能夠超越冷戰時代形成的傳統同盟戰略,改革同盟戰略,轉向針對大家共同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在全球化時代,各國有太多的共同挑戰了,例如極端伊斯蘭主義、各種形式的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等等。只有合作,大家才能促進共同利益,大家都是贏家。如果走向衝突,大家都是受害者和輸家。

  本文是作者在北京“2014年香山論壇上的演講。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2014年12月09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